三农网力荐!防风这味中药,竟成农民增收秘密武器

一归堂 2025-04-29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老张头,你家防风今年卖相真好!"村口小卖部的老王叼着烟卷,看着院里晾晒的药材直咂嘴,老张头蹲在竹筐边捡拾根茎,笑得眼角纹路里都蓄着得意:"托三农网的福,现在种防风可比种玉米强多了!"

这话不假,在河北安国药材市场,防风价格从五年前的8块涨到22块,品质好的能摸到28,这味被《中国药典》点名的中药材,正悄悄改变着北方农户的致富经。

防风不"疯",千年药草藏商机 要说防风的资历,《本草经集注》里早有记载,这味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根入药能祛风解表,胜似天然抗生素,老一辈药农都知道,防风耐寒耐旱,荒坡地头都能活,但过去只当偏方里的配角。

转机出现在2018年,三农网联合中国药科大学搞了场"中药材种植地图"直播,防风作为北方道地药材被重点推介,数据显示,全国防风年需求量突破6000吨,而达标种植面积不足三成,这就像给庄稼人开了天眼——原来土坷垃里真能刨出金疙瘩。

跟着三农网学种药,亩收益翻三番 老张头最初也犯嘀咕:"庄稼汉种草药,这不是赶鸭子上架?"直到他参加县里组织的三农网培训,技术员举着手机演示:"看!根系要像筷子粗,须毛少的主根才达标。"屏幕上弹出实时采购订单,广州某药企正在求购50吨防风。

现在老张头的种植经说得头头是道:清明前后育苗,谷雨移栽,行距30厘米要拿绳子卡着尺,关键得盯着天气,雨前松土利于根系下扎,伏天盖稻草防晒。"就跟养孩子似的,三分种七分管。"他摸着晒得半干的防风,根条粗壮如铅笔,这正是药商最爱的"蚯蚓头"。

电商东风起,药田直通大湾区 以前防风丰收也发愁,贩子压价时有发生,如今打开三农网APP,老张头直接对接亳州药材市场,上周刚发了200斤特级货,冷链车直达同仁堂库房,更让他惊喜的是,平台推出的"中药材溯源系统",扫码就能看种植全过程,收购价立马涨了2块钱。

年轻媳妇们也支棱起手机当主播。"家人们看这防风切片,透光如玉,药效纯正!"直播间背景就是自家药材基地,弹幕刷着"已下单""包邮寄吗",据统计,安国市通过电商销售的防风占比已超四成,价格比传统渠道高出15%。

政策东风劲,道地药材正当时 农业农村部去年发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指南》明确,要在北方建10个万亩防风种植带,三省联动的"中药产业联盟"定期发布行情分析,还有专家团队驻村指导,老张头掰着手指算账:每亩防风成本2800元,产量800斤,按现价收入超万元,是种玉米的三倍有余。

不过暴利时代已成过去式,随着种植面积扩大,今年防风价格回落到18块区间,但老张头反而更踏实了:"这说明行业在洗牌,留下都是用心种药的。"他现在搞起林下套种,防风与油用牡丹间作,既保水土又增收益。

致富经背后,藏着大学问 别看防风好种,门道可不少,土壤酸碱度要控制在7.5-8.5,重金属超标地块根本不能种,三农网请来省农科院专家,研发出专用有机肥配方,更绝的是智能监测系统,手机随时查看墒情,缺水自动滴灌。

深加工环节也在升级,老张头合作社引进烘干机,温度精准控制在55℃,烘出的防风色泽金黄,药效成分保留完整,他们还开发出防风茶、防风骨痛贴,产品链越做越长。

站在田埂上望去,成片的防风随风轻摇,根根直立如哨兵,这哪是普通庄稼?分明是攥在手里的"药黄金",正如三农网首页那句标语:种好道地药材,小康路上有"方",对千万药农来说,防风不仅防住风沙,更守住了稳稳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