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这方子里写的'苦丁香'是啥?不会开错药了吧?"上个月陪老妈抓药时,我也盯着药方上的陌生名字犯嘀咕,老中医笑着从柜子里拿出个黑褐色的干果:"这就是苦丁香,很多人以为它跟丁香是亲戚,....."没想到这不起眼的小果子,竟藏着这么多门道!
被名字耽误的本草侠客 第一次见到苦丁香的真身,谁都会觉得眼熟——这不就是超市里卖的八角茴香吗?其实人家正儿八经的学名叫做"荜茇",只因果实味道发苦才得了这么个接地气的俗名,不过可别小看这其貌不扬的小家伙,它可是《雷公炮炙论》里记载的正统中药材,在岭南地区被称作"土肉桂",足见其温阳散寒的本事。
藏在厨房里的药匣子 这果子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既能当调料又能入药,记得去年冬天邻居张婶炖牛肉,我瞧见她往锅里扔了几粒黑褐色的东西,凑近一闻竟是熟悉的中药味。"这是荜茇,冬天吃肉放几颗暖胃驱寒"张婶边说边捞出煮得发白的果实给我看,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果子含有胡椒碱、挥发油等成分,难怪既能去腥增香,又能温中散寒。
专治现代人的"富贵病" 别看苦丁香长得糙,对付当代人的毛病倒是一把好手,朋友小王常年应酬喝酒,胃疼得整夜睡不着,老中医给他开的方子里就有苦丁香,说是配合高良姜能缓解胃寒疼痛,我自己试过用它煮水擦牙,别说,坚持一周后口臭确实减轻了,现在办公室里常备着苦丁香茶包,饭后喝上一杯,整个人都舒坦不少。
使用有诀窍 这些坑千万别踩 前阵子看网上有人用苦丁香泡酒治关节痛,结果喝出肠胃不适,这让我想起中医院王大夫的叮嘱:苦丁香虽好,但阴虚火旺、湿热体质的人要慎用,就像炒菜放八角不能过量一样,这药材每天用量控制在3-6克最合适,还有人拿它当减肥茶天天喝,结果上火长痘,真是得不偿失。
厨房药房两相宜的智慧 最近迷上研究药膳,发现苦丁香简直是百搭选手,炖羊肉时加几粒,膻味全无还暖脾胃;受凉腹泻时,用它煮米粥比黄连素还管用,不过最绝的还是我妈的偏方:把苦丁香捣碎拌凡士林,居然治好了我多年的冻疮,当然这些土方子最好先咨询医师,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同。
千年本草的新玩法 现在的中成药制剂越来越贴心,像"荜茇止痛贴"就做成了穴位敷贴,痛经时贴在肚脐下方特别管用,还有提取制成的口腔喷雾,吃饭前喷两下就能清新口气,不过要说最惊艳的,还是某药店推出的"暖宫足浴包",把苦丁香和艾叶、肉桂配在一起,泡脚时浑身暖洋洋的,比艾灸还方便。
辨别真伪的小窍门 市场上有些不良商家用假八角冒充苦丁香,其实仔细看就能分辨:正宗的苦丁香表面有纵向棱线,闻着有混合胡椒和樟脑的香气,而假货往往光滑刺鼻,建议到正规药房购买,如果果实泛油发黏,说明已经变质千万要扔掉,储存时要装在玻璃罐里,放在阴凉处,否则容易串味。
那些年错过的本草故事 翻古籍才发现,古人早就摸清了苦丁香的脾气。《本草纲目》记载它能"温中下气,消食杀虫",李时珍还特别提醒孕妇忌服,唐朝时期它可是丝绸之路上的紧俏货,阿拉伯商队不远万里来收购,如今在云南产区,人们还会用它编制香囊驱蚊,这天然的空气清新剂可比化学产品健康多了。
看着抽屉里那盒苦丁香,突然觉得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真了不起,这小小的果实就像个多面手,既能在厨房大显身手,又能在药房治病救人,不过再好的东西也要用对方法,就像老中医说的:"药材如兵器,对症才是良方。"下次再看到药方里有苦丁香,可别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