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菜市场转角那家药膳馆子火得不行,我跟着闺蜜去凑热闹,刚进门就闻着股浓郁的肉香混着药香往鼻子里钻,老板娘端着砂锅笑眯眯地说:"今儿这牛尾掉中药的汤卖得最俏!"我一听差点没憋住笑——这名字起得也太实在了点,但等砂锅揭开,咕嘟咕嘟翻腾的汤汁里浮着油润的牛尾,配着枸杞当归在奶白汤里打转,顿时觉得这"掉"字用得妙极!
【食材里的大学问】 要说这牛尾巴炖汤,我家老太太最有发言权,前阵子她总念叨腰腿酸软,我翻遍养生书给她试各种方子,有天在菜场看见屠夫剁牛尾,突然想起老辈人说"牛尾补筋骨",买了两根回家,学着电视剧里的样子加了几片姜焯水,结果炖出来的汤腥得连猫都摇头,正犯愁呢,楼下开药店的王叔路过,瞅见砂锅里翻腾的牛尾直拍大腿:"傻丫头,这大荤得配药引子!"
【中药柜前的必修课】 跟着王叔进药店就像进了宝藏库,他边抓药边念叨:"牛尾性温,得配滋阴的药材。"说着往我布袋里塞了两坨黑乎乎的东西,"这是熟地黄,专门对付腰膝酸软。"又挑了肥厚的当归片,"女人喝了脸色红润",最后抓了把枸杞,"给汤上点色",我捧着这包药材乐颠颠回家,路上还在想这搭配会不会像黑暗料理。
【厨房里的魔法时刻】 真正动手才发现学问深,牛尾得先泡三小时去血水,中途换三次水才干净,焯水时加料酒姜片去膻味,这步可不敢省,砂锅里铺上抄过的熟地黄,再放劈成段的牛尾,当归整块放才不会苦,枸杞得最后十分钟撒,最绝的是王叔教的秘诀——加两勺黄酒,他说这叫"引药入经",小火慢炖两小时,满屋子飘着勾人的香气,连隔壁小孩都扒着门缝流口水。
【见证奇迹的时刻】 当汤勺搅动起漩涡时,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功夫不负有心人",乳白的汤汁裹着油亮的牛尾,当归的甘香混着肉香直往鼻子里钻,舀一勺尝,先是甜润的药香在舌尖化开,接着牛尾的胶质黏着嘴唇,最后喉头回甘像喝了蜜,老太太连喝三天,现在爬楼梯都不喘了,直夸比保健品管用。
【厨房小贴士】
- 牛尾选带皮的前段最油润,让师傅帮忙剁成寸段
- 中药材别超过三种,不然容易串味
- 盐要最后放,早撒肉会发柴
- 剩下的汤冻成冰块,煮面炒菜加点超鲜
那天端着砂锅给邻居送汤,李姐家上高中的小子连喝三碗,现在每逢周末,我家灶台上准放着几根油亮的牛尾,药罐子里当归枸杞排排坐,要说什么秘方,不过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食补智慧,加上现代人对养生的那点小执着,下回再去菜场,记得跟老板说:"牛尾掉中药,老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