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就没断过,隔壁工位的小王裹着羽绒服直打哆嗦,还硬撑着说"没事就是背有点凉",结果第三天就顶着通红的鼻头来上班了,这就是典型的风寒感冒没跑!
咱们老百姓一说到感冒,第一反应就是吃抗生素或者西药,其实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对付风寒感冒特别有一套,关键得用对方法,今天就给大伙儿唠唠明白账,手把手教你怎么选对中药。
先分清楚是不是风寒感冒 很多小伙伴分不清风寒还是风热,这可是用药的关键,风寒感冒就像被冷水浇透的感觉:怕冷得直打哆嗦,脑袋胀痛,鼻子堵得只能用嘴呼吸,流清鼻涕像关不上的水龙头,嗓子倒是不怎么疼,要是舌苔白白的,脉象浮紧,基本就能断定是寒气入侵了。
风寒感冒的"克星"中药
-
生姜:厨房里的感冒药 别小看这块做饭的姜,熬水喝发汗特别灵,切片煮五分钟,加红糖趁热喝,喝完捂着被子睡一觉,寒气顺着毛孔就跑出来了,记得要选老姜,嫩姜效果差远了。
-
紫苏叶:散寒解表的绿宝石 药店买的干紫苏叶冲开水,那股特殊的香气能把寒气驱散,特别适合刚开始打喷嚏流鼻涕时用,还能缓解胸闷恶心,新鲜的紫苏叶包饭团更是美味又治病。
-
荆芥防风:黄金搭档 这两味药像侦察兵一样把皮肤表面的寒邪赶走,中成药里常见的"荆防颗粒"就是它们当家,配上羌活、独活这些祛湿猛将,对付夹带湿气的风寒特别有效。
经典药方这样用
-
姜枣汤:厨房急救方 生姜5片+红枣10颗煮十分钟,适合轻微受凉,喝完脚心发热,鼻塞当场缓解,孕妇和肠胃弱的都能喝,比西药温和多了。
-
桂枝汤:千年养身方 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专门对付怕冷、出虚汗的情况,现在改成颗粒剂更方便,但得严格按说明书剂量,喝热粥帮助发汗。
-
麻黄汤:重症专用 高烧39度以上,浑身酸痛得像被揍过,这时候需要麻黄、桂枝强力发汗,不过这药太猛,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千万别碰,得让大夫开方子。
这些坑千万别踩 × 板蓝根当仙药:这玩意儿只治风热,越喝寒气越重 × 捂汗过度:微微出汗就行,蒸桑拿似的搞法反而伤津液 × 乱吃补药:人参黄芪这时候吃,小心火上浇油 × 混着西药吃:解热镇痛药和中药间隔两小时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平时用艾叶泡脚,每周两次,寒气不容易积在体内,大椎穴(脖子后最凸起的骨头下)拔罐特别见效,刮出黑紫色就说明寒气重,三伏天晒后背吸收阳气,比吃什么补品都强。
最后唠叨一句:如果三天没好转,发烧超过38.5℃,或者咳嗽痰变黄,赶紧去医院别耽误,中药讲究辨证施治,实在拿不准就找中医师把个脉,几块钱门诊费买安心总比乱吃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