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别慌!中医调理有妙方,这些中药帮你止泻固本

一归堂 2025-04-29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老张最近有点愁,一天跑三四趟厕所,肚子咕噜响个不停,整个人瘦了一圈,去医院查了肠镜胃镜,指标都正常,可这拉肚子就是好不利索,其实像老张这种情况,在中医眼里早就有了应对之策,今天咱们就聊聊慢性腹泻那些事儿,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药方是怎么对症下药的。

慢性腹泻到底咋回事? 很多小伙伴觉得拉肚子就是吃坏东西,其实没那么简单,西医说的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还有那种反复折腾人的溃疡性结肠炎,都可能让人遭罪三个月以上,中医不玩这些洋名字,管这叫"泄泻",讲究的是找出身体哪里出了岔子。

中医看腹泻的三板斧

  1. 寒热虚实辨分明 就像修水管要先找漏点,中医治病先分类型,有人是吃冷饮着凉就拉(寒症),有人吃点辣就窜稀(热症),还有人紧张就肚疼跑厕所(肝郁),最常见的是脾虚型,这类人大便溏稀,吃饱就拉,乏力没精神,舌头边上都是齿痕。

  2. 经典药方有门道 • 参苓白术散:适合脾虚湿重的,就像给脾胃装了个抽湿机,党参、茯苓、白术这些药材,配上山药、莲子肉,既能补气又能祛湿。 • 痛泻要方:爱生气就拉肚子的可以试试,白芍柔肝,陈皮理气,防风就像个刹车片,专门对付肝气犯脾。 • 四神丸:五更泻(凌晨拉肚子)的救星,补骨脂、肉豆蔻这些温热药,能把肾阳提上来。

  3. 单方验方也管用 老辈人常说"芡实煮粥治泄泻",这可不是瞎扯,芡实就像肠道的收敛剂,炒熟磨粉,每天两勺冲水喝,还有石榴皮煮水,涩肠止泻效果杠杠的,不过别长期喝,收敛太过反而便秘。

中成药选购指南 药店柜台琳琅满目,选对才关键: • 脾虚湿重型:参苓白术丸、补脾益肠丸 • 肾阳不足型:四神丸、附子理中丸 • 肝郁脾虚型:逍遥丸配着痛泻宁颗粒 记住要看舌头,舌苔白腻的适合温补,舌红少苔的得滋阴,搞不懂就问问老中医。

厨房里的止泻良方

  1. 山药小米粥:山药健脾,小米养胃,煮得稠糊糊的,早晚各一碗,比吃药还养人。
  2. 姜丝炒鸡蛋:嫩姜切丝拌蛋液,出锅前淋点醋,暖胃又止呕。
  3. 焦米茶:锅烧热炒大米至金黄,煮水喝,这个对付水样便特别灵。

养护肠道的小窍门 • 忌口清单:冰镇饮料、生冷瓜果、油腻炸物,这些就像往漏水的管子里灌冰水。 • 按摩手法:顺时针揉肚子,重点按足三里、天枢穴,每天十分钟。 • 情绪管理:压力大时练八段锦,特别是"两手托天理三焦"那节。

什么时候该看医生? 要是出现这些情况千万别硬扛: • 大便带脓血,黑得像柏油 • 突然瘦得厉害,吃饭没胃口 • 发烧超过38.5℃还拉肚子 这时候就得赶紧去三甲医院,该做肠镜做肠镜,别耽误病情。

最后唠叨一句,中药调理就像炖老火汤,急不得,一般得吃半个月药才有起色,期间要忌口,那些号称"三天止泻"的偏方,多半加了西药成分,小心别被坑,记住老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慢慢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