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最近总感觉膝盖发凉,上楼时关节咔咔响,邻居王大夫瞧见他拄拐遛弯,塞给他一包晒干的"牛尾巴草",叮嘱他每天泡酒擦关节,谁成想这土法子真灵验,半个月后老张扔了拐棍,逢人便夸:"这山上的野草比进口膏药还管用!"
其实这"牛尾巴草"大有来头,它学名大伸筋,在民间又叫牛尾菜、大顺筋、老虎爪,懂行的老中医一看那带着钩刺的藤蔓就乐了:"这可是治疗风湿骨痛的宝贝疙瘩!"《本草拾遗》里早有记载,这味草药能"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专治现代人久坐不动、贪凉饮冷落下的关节毛病。
要说这大伸筋的来历,还得从云贵高原的深山老林说起,当地苗家猎人常年在潮湿山林穿梭,十有八九患着风湿腿疼,祖辈们发现这种攀援在岩石上的带刺藤本特别神奇——捣烂敷在肿痛处,半天就能缓解酸胀,后来中医把这野草收入药典,经过九蒸九晒炮制,成了正规的中药材。
现在市面上的大伸筋常以三种形态出现:鲜品多见翠绿带紫斑的藤茎,晾干后蜷缩成灰褐色"小蛇干";切片晒干的药材泛着淡黄光泽,折断时能看到蜂窝状的纹理;最地道的当属秋末采收的三年生老藤,表面布满细密的白色绒毛,闻着带股特殊的青草香。
懂行的老百姓都知道,这草药得选带钩刺的嫩枝条,每年端午前后,山民们腰系竹篓进山采药,专挑拇指粗细、表皮泛紫的嫩茎,采回来的鲜货要趁露水未干切成斜片,摊在竹簸箕里阴干,老药工教了个诀窍:晾到七成干时用手搓揉,能把药效成分激发得更透彻。
在岭南地区,主妇们常把大伸筋和艾草配着用,遇上梅雨天关节酸痛,抓把药材加红糖煮水,趁着热气熏洗患处,寒湿之气顺着汗毛孔就散出来了,北方人则喜欢泡药酒,50度白酒浸泡三个月,每晚喝一小盅,对付老寒腿比贴膏药还管用。
不过这看似普通的野草也有脾气,前几年有个小伙子逞能,直接嚼新鲜藤茎治运动扭伤,结果舌头麻了半宿,中医提醒:大伸筋含有生物碱成分,必须经过炮制才能内服,孕妇和阴虚火旺的人更要忌口,不然就像吃了火炭一样烧心。
现在药店里的大伸筋价格飞涨,其实认准特征就能自己采,清明前后去郊外,注意寻找攀附在灌木丛中的藤本植物,叶片像竹叶却更厚实,茎节处生着鹰爪般的倒钩刺,掐段茎秆断面会渗出乳白色汁液,尝起来苦涩回甘的就是正宗货。
最近医学研究院出了新成果,发现这味传统草药里藏着稀有的抗炎成分,不过咱老百姓还是按老法子用得踏实,就像王大夫说的:"祖宗留下的草木方子,都是千百年试出来的真理。"下次爬山看见藤萝上挂着"狼牙棒",可别当杂草错过了,保不准就是能治腰腿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