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角风到底是啥中药?"每次听到这名字我都忍不住乐,这名字听着像武侠小说里的寒冰掌法,其实人家正儿八经是味中草药,不过说实话,第一次听说这名字时我也懵了三秒,查了半个时辰医书才弄明白其中的门道,今儿咱就掰扯掰扯这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中药别名。
要说这"冷角风"啊,其实是老辈药农对防风的别称,为啥叫这么个怪名?这里面可有讲究,您瞧防风主根长得像牛角,断面又带着股特有的清凉药气,老师傅们就把这味药的习性概括成"冷角风"——冷是说药性寒凉,角是形容根须形状,风自然是指它专治风症的本事。
说到防风的来历,那可是大有来头,这味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上品药材,您知道吗?古代行军打仗必备三样:刀枪、干粮、防风粉,将士们拿它泡水喝,既能预防风寒,又能解水土不服,民间还流传着"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防风"的说法,足见这味药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别看现在药店里防风都是切成饮片卖,早年采药人挖到新鲜防风时,那场面才叫壮观,整株药草能有小孩胳膊粗,金黄的菊花心纹路清晰可见,晒干后满屋都是沁人心脾的药香,老药工常说:"防风选得好,风邪退得早",这话可不是瞎说的。
讲到这里您可能要问:既然叫防风,是不是只治破伤风?这可就误会大了!这味药最拿手的是对付"风邪",不管是春天的贼风、夏天的暑风,还是秋日的燥风、冬天的寒风,只要配伍得当都能收拾,记得去年邻居王大爷晨练着凉,脖子僵得像铁板,我给他开了剂防风汤,配合热敷不到三天就能转头了。
不过市面上防风质量参差不齐,教您个简单鉴别法:正宗防风断面有明显菊花心,闻着带甜味,嚼起来发黏,要是买到发硬发柴的,八成是陈年旧货,现在有些不良商家用北沙参染色冒充,记住防风煮水后汤汁应该清澈泛黄,不会染得整个锅底都发黑。
说起防风的妙用,那真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单泡茶喝能止头疼,配上荆芥就是去痱子的神方,和艾叶搭着熏蒸能治老寒腿,我们老家有个偏方:防风50克碾碎,加高度白酒泡七天,每天擦三次,连静脉曲张都能缓解,不过孕妇和阴虚火旺的朋友可得悠着点,这药性烈着呢。
现在正是挖防风的季节,前些天我去药市转悠,看见新鲜出土的防风根须还沾着泥呢,摊主老李跟我透露,今年春寒料峭反而成就了好品质,这种带霜冻过的防风药效最足,他教我个窍门:挑防风要选根条粗壮的,表皮有皱纹的反而是上品,那些光滑得像萝卜的多半是大棚货。
最后说个有意思的事儿,古人把防风叫"屏风",就像家里的照壁能挡煞气一样,这味药在方子里就像忠诚的卫士,别的药往哪走它就跟到哪,专门负责把风邪赶出体外,下次再见到药房里的防风,您可别只当它是普通草根,这可是传承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