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感冒拉肚子?中医调理脾肺气虚的5个黄金药方,家长快收藏!

一归堂 2025-04-28 科普健康 1603 0
A⁺AA⁻

为什么孩子总是"虚"?脾肺气虚的真相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明明吃得好、穿得暖,却动不动就感冒、出汗、拉肚子,其实这多半和脾肺气虚有关,中医里常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孩子的脾胃娇嫩,肺气未充,一旦喂养不当、过度疲劳或久病损耗,就容易陷入"脾虚生痰、肺虚易感"的恶性循环。

举个真实案例:邻居家6岁的童童,每个月都要去医院报到两次,不是咳嗽就是积食发烧,老中医一看舌苔(淡白有齿痕)、一听呼吸(声音低弱),直接断定是典型的脾肺气虚体质,这类孩子就像脆弱的小火苗,稍微吹风受凉就熄灭,调理核心就两个字——补气


老中医私藏的5个经典药方,对症才有效

健脾基础方:四君子汤加减

  • 组成:党参9g+茯苓9g+白术6g+甘草3g+陈皮5g
  • 适合:吃饭磨蹭、大便不成形、容易累的孩子
  • 玄机:党参补气不燥,搭配茯苓利湿,白术健脾胃,陈皮防滞气,煎药时加3颗红枣,药味瞬间变甜!

肺卫防御方:玉屏风散升级版

  • 组成:黄芪12g+炒白术9g+防风3g+太子参6g
  • 适合:冷汗多、风一吹就打喷嚏的"玻璃娃"
  • 妙招:黄芪炖鸡时放5片,每周喝两次,比中成药更温和,注意防风用量少,否则容易上火。

脾肺双补方:参苓白术散变方

  • 组成:山药15g+莲子肉9g+薏苡仁9g+砂仁3g(后下)+桔梗3g
  • 适合:反复口腔溃疡、凌晨必咳几声的孩子
  • 重点:砂仁一定要后下,煮超过5分钟药效减半!用新鲜山药代替干品效果更好。

秋冬季必备:黄芪建中汤

  • 组成:黄芪9g+桂枝3g+白芍6g+生姜2片+大枣5枚+饴糖1勺(冲服)
  • 适合:手脚冰凉、白天尿频、生长迟缓的娃
  • 贴士:饴糖可用麦芽糖替代,喝完药汤再加,不然容易粘锅,小婴儿减半量,去掉桂枝。

应急调理方:甘麦大枣汤改良版

  • 组成:浮小麦15g+甘草3g+红枣5枚+麦冬6g+百合9g
  • 适合:考试前失眠、哭闹后盗汗的紧急调理
  • 注意:麦冬别放多,否则便便可能会干,连续喝不超过3天,气虚好转就停。

让孩子少生病的3个调理绝招

食疗胜过药疗

  • 早餐标配:山药小米粥+蒸苹果(健脾收敛)
  • 零食替换:烤馒头片(养胃)代替饼干,盐焗核桃(补肾纳气)代替薯片
  • 万能酱料:蜂蜜+柠檬+姜片泡水,早晚各一杯,酸甜口感孩子超爱

小儿推拿每天5分钟

  • 补脾经:拇指桡侧从指尖推向指根,300次(像刷银行卡一样操作)
  • 清肺经:无名指掌面从指根推到指尖,200次(力度像摸小猫毛)
  • 捏脊:从尾椎骨交替捏到颈部,每晚睡前做,坚持1月效果惊人

运动处方大有讲究

  • 最佳选择:快走+踢毽子(适度喘气但不累瘫)
  • 避雷指南:别让孩子大量跑步(耗气)、游泳(伤阳)、熬夜写作业(最伤脾)

这些坑千万别踩!

盲目进补:阿胶、鹿茸越吃越便秘,气虚不等于阴虚! ❌ 长期用西药:抗生素伤脾胃,雾化治标不治本 ❌ 迷信偏方:网上买的"健脾丸"可能含泻药成分 ❌ 过度忌口:不吃肉类反而加重营养不良


什么时候该看医生?

如果出现这些信号,赶紧去三甲医院: ⚠️ 半年内体重没增长 ⚠️ 夜间呼吸困难 ⚠️ 连续发热超过3天 ⚠️ 吃药后出现皮疹或呕吐


最后唠叨一句:脾肺气虚不是绝症,但调理需要耐心,三分药七分养",春天带孩子晒背补钙,夏天少吃冷饮护阳,秋天多吃银耳润肺,冬天艾灸足三里,坚持一年,你会发现孩子从"药罐子"变成"小老虎"!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