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粉丝都知道,我这个十年自学中医的"土郎中"最爱收集民间偏方,最近后台总有人催我出点外用药膏的方子,正好今天整理了奶奶辈传下来的软膏配制法,纯中草药配方连三岁娃都能用!
为啥中药软膏比西药膏管用?
去年我表嫂家娃满身湿疹,西医开的激素药膏一抹就好,停药就复发,后来用了邻村老中医给的紫草膏,三天就结痂脱皮,这里头的门道可大了——中药软膏讲究"透皮吸收",不像激素药膏只压表面症状,像黄连能清热燥湿,薄荷脑清凉止痒,冰片消炎镇痛,几味药配着往肌底渗透,断根才是真本事。
家庭作坊必备工具清单
别以为熬药油得多专业设备,我家那套家伙什全是厨房常备:
- 不锈钢锅(不能用铁锅!)
- 纱布过滤袋(蒸包子那种细布就行)
- 玻璃罐子(腌咸菜的坛子洗干净)
- 木铲(炒菜用的就行)
- 蜂蜜(必须纯粮酿,假蜜毁所有)
重点提醒:所有容器开水煮三遍,晾凉备用,当年我就因为偷懒没消毒,熬出的软膏长毛了,白瞎二两麝香。
万能基础方大揭秘
【主料】芝麻油500ml(菜籽油也行,花生油太香会抢味) 【药油配方】
- 黄连30g(清热解毒扛把子)
- 黄柏20g(祛湿一流)
- 当归15g(活血生肌)
- 乳香10g(消肿止痛)
- 没药10g(伤口愈合加速器)
- 紫草20g(天然色素+抗菌)
【制作流程】
- 小火慢熬:油温控制在120度左右(筷子插进去冒小泡),把所有药材倒进去,拿木勺时不时搅动,这时候屋里弥漫的药香,比空气清新剂健康多了。
- 变色记:看着黄连慢慢把油染成琥珀色,大约熬40分钟到药材焦黄,这时候千万别学我二叔熬成炭,苦味太重小孩不用。
- 滤渣秘诀:用三层纱布过滤,挤药材时戴手套,这混合油80度烫手!过滤完的药油要晾到室温,否则下一步加蜂蜡会结块。
不同体质怎么调配方?
- 湿热型(疹子渗水):加30g苦参、15g白鲜皮
- 血虚型(皮肤干燥掉屑):加20g黄芪、15g熟地黄
- 顽固牛皮癣:兑入10ml蛇床子酒(白酒泡三个月)
- 蚊虫叮咬:新鲜蒲公英捣汁混入
举个实例:邻居王婶的腱鞘炎,我在基础方里加了川乌10g,每天抹三次,两周肿包消下去大半,不过含川乌的药膏绝对不能内服啊!
保存那些事儿
熬好的软膏装进灭菌玻璃罐,密封放阴凉处,正常能存半年,要是出现油水分离赶紧扔,我奶以前会把药膏装猪膀胱里挂屋檐下,现在想想真是原始防伪术。
重要提醒:初次使用一定要做耳后测试!我外甥属于敏感肌,有次涂了艾叶膏起红疹,吓得我们连夜挂急诊,孕妇、婴幼儿最好问过大夫再用药。
延伸妙用合集
- 口腔溃疡:棉签蘸药膏抹患处
- 痔疮发作:配合无纺布敷贴
- 烫伤急救:加适量芦荟汁调和
- 脚气护理:睡前厚涂穿棉袜
去年冬天我熬了二十斤送给街坊,现在大家都叫我"膏药西施",其实这些方子都是老祖宗的智慧,关键在药材地道,就像我们老家种的金银花,清香味三天不散,城里买的干花泡茶都没香气。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再好的外用药只是治标,想要根治皮肤病还得调理脾胃,关注我下期教你们搭配内服中药,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