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朋友说种药材比打工强,特别是某些中药材价格年年涨,作为在药膳馆工作五年的老饕,今天咱就来唠唠那些既能治病又能赚钱的中药宝贝,不过先说好,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啊!
东北三宝之首——野山参 要说最金贵的中药,那必须得是长白山的野山参,去年隔壁王叔在后山挖到棵七两重的参,直接换了台新轿车,这种生长十几年的参娃子,现在市场上每克能卖到大几百块,不过野生资源越来越稀少,现在人工种植的林下参倒是新宠,但想种出好货色,没个十年八年根本见不着钱。
沙漠软黄金——肉苁蓉 您知道吗?在内蒙阿拉善,春天采挖肉苁蓉的场面比捡钱还热闹,这玩意儿专治肾虚腰疼,泡酒炖汤都是极品,前几年鲜货才三四十块一斤,这两年直接飙到百元往上,关键是它跟梭梭树共生,既治沙又致富,国家还给补贴,难怪牧民们都抢着种。
花中黄金——藏红花 前阵子闺蜜从西藏带回半斤藏红花,小小一罐就要两千多,这玩意真是暴利,听说亩产干花丝只有不到两斤,但能卖上万块,不过伺候它可比养孩子还娇贵,得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方种,温度稍高就开花,稍低就冻坏,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九大仙草之首——铁皮石斛 浙江的老张头靠种铁皮石斛发了家,他家大棚里那些细长的茎条,晒干后每斤能卖到八千多,这植物对环境挑剔得很,湿度低了不行,温差不够也不行,但架不住它滋阴效果好啊!现在连护肤品都抢着用,市场需求根本停不下来。
动物药材里的贵族——麝香 虽然现在有人工合成替代品,但真正天然麝香依然贵得吓人,前几年拍卖会上,一公斤天然麝香拍出400多万天价,不过这行当特殊,得有林业部门发的养殖许可才能干,而且小麂子脾气倔,养好了才有产出,不是一般人能玩转的。
药食同源新贵——黄精 要说最近几年的网红药材,非黄精莫属,福建的九蒸九晒黄精片,电商平台卖到两百多一斤,关键它不挑地,南方北方都能种,荒山坡地改造成种植基地,三年就能收成,现在各大药企都在抢原料,鲜货收购价年年看涨。
止血圣药——三七 云南文山的三七真是个神奇存在,同样等级的三七,带帽七(保留剪口)比滑头七(剪口分离)每斤贵出一千多,这玩意加工讲究多,挖出来要当天清洗烘烤,稍有差池就会发霉变质,不过现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普及,品质稳定很多,出口韩国日本的订单特别多。
补药界的黑马——黄芪 别小看这普通的黄芪,蒙古产的正北芪可是中药界的爱马仕,去年霜降后的统货,产地价就涨到七十多块每公斤,关键是它耐储存,陈货反而更值钱,广东人煲汤必放,年年出口量排前三,现在甘肃、内蒙古都在扩种,但正宗的道地药材还是稀缺。
树皮里的软黄金——杜仲 这树皮真是个宝藏,剥下来的鲜皮晒干后,每吨能卖到两万多,陕西汉中的农户靠种杜仲树发家,不过这树娇气,既要防虫害又不能积水,管理成本比种果树高多了,好在现在是"健康中国"战略,杜仲雄花茶、杜仲胶这些深加工产品越来越火。
香料兼药材——八角 别看厨房里常见的八角茴香,广西产出的优质春果能卖到四五十块一斤,这玩意越是偏远山区种的品质越好,因为需要昼夜温差大才能积累香气,不过这几年缅甸越南也在种,竞争有点激烈,但咱们国内的"无公害"认证产品还是抢手货。
说了这么多,其实中药材这行水挺深,像冬虫夏草现在人工培育技术成熟了,价格腰斩;重楼、白芨这些以前不起眼的品种,被资本炒到天上,最关键的是要盯紧政策风向,比如今年新列入药典的品种,往往就是潜力股,还有要注意道地性,同样叫当归,岷县的就是比别处金贵。
给想入行的朋友提个醒:别盲目跟风种热门品种,冷门药材反而可能有惊喜,比如猫爪草、急性子这些小品种,虽然用量不大但供需平衡,价格稳得住,最重要的是要打通销售渠道,现在直播带货这么火,自家种的药材完全可以搞原产地直销,利润空间能翻几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