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越来越热,后台总有人留言说"嘴巴干得像沙漠""喝多少水都不解渴",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琢磨过这事儿,《黄帝内经》里专门讲过"渴"的学问,今天我就带大家挖一挖那些藏在古籍里的止渴秘方,都是实打实能润嗓子眼的宝贝法子。
【第一招:麦冬玉竹茶】 上个月陪老妈去中医院调理,老大夫看她总盯着保温杯喝水,随手就开了这个方子,抓一把麦冬(大概10克)配上玉竹8克,开水焖泡当茶饮,这俩都是药食同源的好东西,麦冬滋阴润肺,玉竹养阴生津,特别适合那种喉咙发紧、半夜渴醒的人,我妈喝了三天就说"终于不用半夜摸黑找水壶了"。
记得去年三伏天,隔壁王叔在工地干活中暑,整个人蔫得像晒蔫的菜叶子,工友直接嚼了把乌梅,结果半小时就缓过来了,后来才知道乌梅是酸敛固涩的高手,《本草纲目》里说它能"止渴调中",现在我家冰箱常备自制酸梅汤:乌梅15颗+山楂10片+甘草3克,煮开后放蜂蜜,冰镇后喝特别解暑,不过胃酸多的朋友要少喝,不然会像灌了瓶醋似的难受。
【第三招:五味子泡水】 上次去东北出差,当地朋友看我嘴唇起皮,塞给我包五味子,这玩意儿看着像迷你版瓜子,泡水喝居然有股淡淡的果香,老中医说它既能补气又能生津,特别适合说话多、嗓子冒烟的教师、主播,我现在直播前必喝半杯,确实不容易咳痰,但别贪多,每天5-10克就够了,过量容易舌头发麻。
【第四招:芦根粥】 清明回乡下扫墓,表姑非塞给我捆新鲜芦根,她说这是治"春燥口渴"的宝贝,拿根部熬水再加点粳米煮粥,试了下确实有股清甜的草根香,喝完胃里暖暖的,不像凉茶那么寒,后来查资料发现,《温病条辨》里真有记载,芦苇根能清热生津,尤其适合上火导致的口干,不过要选水边新鲜的,干货效果差很多。
【第五招:西洋参含片】 去年公司体检,好几个同事查出"阴虚火旺",老中医给支了个懒人办法:每天早晨含两片西洋参,这法子特别适合上班族,揣在兜里随时救急,有个同事总说"空调房呆久了嗓子冒烟",试了半个月说"现在开会两小时都不用猛灌水",不过要注意,西洋参偏凉,手脚冰凉的人要少吃。
说了这么多偏方,也得提醒大家几点:
- 突然疯狂口渴、尿多要警惕糖尿病
- 长期口干伴随眼干可能是干燥综合征
- 反复口腔溃疡要查白塞病
- 吃药期间忌辛辣油腻
这些方子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智慧,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就像我闺蜜喝酸梅汤拉肚子,而我却没事,建议大家先从小剂量试起,最好找中医师把把脉,对了,平时多吃莲藕、银耳、雪梨这些白色食物,也能帮助生津止渴,要是试过这些方法还不见效,千万别硬扛,该看医生还得去看,毕竟咱们身体是个复杂的小宇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