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没胃口还老犯困""空调吹多了肩膀疼得不行"——朋友圈里此起彼伏的"苦夏"抱怨,让人突然意识到:三伏天真的来了!其实老祖宗早就给我们准备好了应对秘籍,那些名字里带"夏"的中药,个个都是消暑祛湿的高手。
【藏在街边的消暑神器】 走在老城区的中药铺门口,总能看见成捆晾晒的夏枯草,这种不起眼的紫色小花,可是办公室一族的救星,隔壁王姐就常拿它煮水当茶喝,她说:"电脑前坐久了眼睛发胀,喝两天夏枯草茶,感觉像给肝火按了暂停键。"现代研究也发现,夏枯草含有的熊果酸成分确实有清肝明目的作用,特别适合熬夜追剧、加班盯屏幕的年轻人。
【厨房里的千年祛湿方】 说到半夏可能有人陌生,但提到"姜半夏"大家就熟悉了,这种经过生姜炮制的药材,其实是很多家庭炖汤的秘密武器,记得去年梅雨季,我妈总在老鸭汤里加几片半夏,她说这是祖辈传下的祛湿偏方,不过要提醒的是,生半夏有毒不能直接吃,必须经过专业炮制才行,现在药店买的都是处理过的,用来对付暑湿引起的恶心呕吐特别管用。
【山野间的天然止痛药】 夏天无这名字听着就像武侠小说里的解毒圣药,其实它是种会开花的中草药,老家山上的张伯每到立夏就背竹篓去挖夏天无,他说这草药活络止痛是一把好手,果然上次我运动扭脚,用新鲜捣碎的夏天无敷了三天,肿痛消得比吃药还快,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味药含有紫堇碱,确实能抑制炎症反应。
【古法今用的养生智慧】 别以为这些带着"夏"字的中药只能治病,咱们老祖宗更擅长把它们变成美味,就拿茯苓来说,虽然名字不带夏,却是三伏天家家户户都备着的宝贝,广东人爱用茯苓煲薏米排骨汤,我们北方则喜欢用茯苓粉做清凉糕,上周跟着中医邻居学了个新配方:用夏枯草煮水拌上茯苓米粉,冷藏后就是天然的消暑冰饮。
【用药如用兵的讲究】 再好的中药也不能乱吃,就像半夏虽能化痰止咳,但阴虚燥咳的人用了反而加重症状,记得有年夏天跟风喝藿香正气水防暑,结果把自己喝成了"上火"——原来这药只适合外感风寒型的暑湿,所以建议大家在使用前,最好找中医师把个脉,就像炒菜讲究火候,用药也得看体质。
最近我发现楼下药房开始卖配好的"度夏养生包",里面装着荷叶、扁豆、丝瓜络这些应季药材,看着玻璃罐里五颜六色的草药,突然觉得中国人的养生智慧真了不起——不靠空调冷饮,几味草木就能让我们舒舒服服过夏天,下次再听见谁说"苦夏难熬",不妨请他喝杯夏枯草凉茶,感受下古人留下的清凉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