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三年,最揪心的就是孩子半夜发烧、咳嗽不停,每次抱着滚烫的小肉团往医院跑,排队挂号、抽血打针,当妈的心里像被猫抓一样,其实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藏着很多对付小儿常见病的妙招,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经过千年验证、温和又管用的儿童中药调理法。
小儿积食——焦三仙来帮忙 隔壁王阿姨家孙子前几天吃多了粽子,肚子胀得像小鼓,老中医给开了个焦三仙的方子: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5克,煮水给孩子喝,当天晚上孩子就放了两个响屁,第二天早晨拉了臭臭的粑粑,整个人又活蹦乱跳了,这三位"消食大将"就像肠胃清洁工,能把积存在肚子里的食物残渣打扫干净。
风寒感冒——葱白豆豉汤发汗 上周五接娃放学时淋了雨,夜里就开始流清鼻涕,我赶紧翻出外婆教的土方子:葱白连须3根、淡豆豉5克,加两碗水煮成一碗,让孩子趁热喝下去,盖上薄被睡一觉,第二天早起,小鼻子就不流清水了,这方子特别适合刚开始受凉时用,就像给身体开了扇窗,让寒气偷偷溜走。
夜间盗汗——浮小麦红枣茶 表姐家闺女总说晚上热,睡衣都汗湿了,老中医说这是阴虚盗汗,给开了个食疗方:浮小麦30克、红枣5颗,煮水代茶饮,喝了一周,孩子后背不再湿漉漉的,早上起来小脸蛋红扑扑的,这方子就像给虚浮的阳气找了个锚,把不安分的虚汗都收住了。
反复咳嗽——蜂蜜炖白萝卜 楼下李奶奶传了个止咳偏方:白萝卜切丁,加蜂蜜腌2小时,给咳嗽两周的侄女试了,头天晚上咳得睡不着,第二天咳声就轻了,这白萝卜就像肺部小扫帚,蜂蜜则是润滑剂,把燥咳的火气慢慢抚平,不过要记得,一岁以下宝宝不能用蜂蜜哦。
湿疹反复——金银花煮水擦身 同事家双胞胎满月后长了湿疹,整张小脸通红脱皮,中医师教了外用方:金银花10克煮水,晾温后用棉球蘸着擦患处,坚持擦了五天,小红点就褪下去了,这法子就像给燥热的皮肤敷凉毛巾,既能消炎又能止痒,比激素药膏让人安心多了。
这些中药小方子虽然简单,但背后都有讲究,比如给积食孩子用焦三仙,是因为生三仙偏于消导,炒焦后反而更擅长健脾胃,给孩子用中药,剂量要按年龄体重仔细算,一般3岁用成人量的1/3,5岁用1/2,最重要的是,这些方子只能应急不能长期用,就像灭火器能灭火但不能当水喝。
现在不少妈妈自己在家备着小儿七星茶、保婴丹,但真遇到孩子高烧不退、精神萎靡,千万别硬扛,去年邻居家孩子烧到39度还喂羚羊角口服液,结果耽误了肺炎治疗,中药调理就像锦上添花,真病重时还得靠西医救命。
最后提醒各位宝妈,抓药要去正规药房,别在菜市场买所谓的"野生药材",煎药最好用砂锅,实在没条件不锈钢锅也行,千万别用铁锅,喂药时可以加少量红糖调味,但咳嗽痰多时别加,这些祖辈传下的智慧,用好了就是守护孩子健康的金钟罩,但切记要遵医嘱,别把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