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整理家里老中医爷爷留下的药匣子,翻出张泛黄的"中药补药大全"图谱,上面密密麻麻画着人参、灵芝、枸杞...突然想起现在年轻人总说"保温杯里泡枸杞",但真要细数补药种类,十有八九说不全,今天咱们就对着这张祖传药图,聊聊那些藏在抽屉里的养生密码。
补气补血靠它们
图谱左上角最显眼的位置,永远留给"补气天王"黄芪,这味道像豆腥的干片子,炖鸡时放两片能让汤色瞬间透亮,隔壁的党参就像低调版黄芪,更适合日常煮粥,要是碰上脸色蜡黄、动不动就喘的气虚体质,老中医准会指着图谱说:"红参炖乌鸡,气色两天就回来"。
补血阵营里当归稳坐C位,但真正懂行的都会搭配个"黄金搭档",图谱上黄芪与当归总是挨在一起,5:1的比例煮水喝,比奶茶店的养生茶实在多了,要是再加上阿胶块,那就是"三剑客"组合,特别适合姨妈期后面色苍白的女生。
滋阴壮阳有讲究
右下角那坨黑乎乎的东西别嫌弃,制何首乌泡酒能让头发乌亮,但绝对不要生吃!图谱特意用红笔标注着警告,隔壁的熟地黄就像低调的滋养高手,配上山药炖排骨,专治熬夜后的腰酸背痛。
让人害羞的肉苁蓉和淫羊藿藏在角落,却是中年大叔们的宝藏,图谱边上还有爷爷的批注:"配锁阳泡酒,自行车爬坡都轻松",不过这些"猛药"得听医嘱,别自己瞎折腾。
贵价补品的秘密
正中间的野山参标本值一套房,但图谱提示"非大虚勿用",倒是旁边便宜的西洋参更实用,含几片在嘴里,加班熬夜的火气立马消大半,燕窝、虫草这些奢侈品在图谱上只占指甲盖大小,爷爷说"有钱吃燕窝,不如小米粥里加把山药"。
厨房里的补药库
图谱边缘画着红枣、桂圆、黑芝麻这些家常食材,别小看这些便宜货,红枣剪开去核煲汤才不会燥热,黑芝麻要炒熟磨粉才易吸收,最妙的是百合莲子羹,图谱上特别标注"心烦失眠必吃",比安眠药靠谱多了。
当心补过头
发黄的图谱背面还有注意事项:舌苔厚腻时别碰阿胶,感冒发烧期间停掉人参,高血压患者远离鹿茸,爷爷当年总说"补药如汽油,空车加满会抛锚",现在想想这比喻真到位。
盯着这张泛黄的图谱,突然发现很多"补药"就在菜市场角落,周末去药店别再盯着贵价保健品,照着这个清单抓点黄芪、枸杞,回家炖个"十全大补汤",说不定比保健品管用得多,具体怎么搭配,还是得让中医师望闻问切后才靠谱——毕竟补药不是糖果,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