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街坊邻居聊养生,说是"男人过了三十就得养肾",这话虽说得糙点,但道理不假,咱们中国人讲究"药食同源",特别是泡药酒这种老传统,既能当日常小酌,又能调理身子,不过市面上药材五花八门,到底哪些才是真材实料的补肾佳品?今儿个我就带大家扒一扒这门学问。
要说补肾泡酒,可不是随便抓把药材就能解决问题的,老张头前年自己泡了壶"十全大补酒",结果喝得满脸长痘还上火,其实就是没搞清楚药材的偏性,咱们得记住三个原则:第一得选正经补肾的药材,第二要懂冷热搭配,第三得看炮制手法。
先说几味常见的"底子药",枸杞子算是入门级选手,红彤彤的看着就喜庆,它补血明目的本事大家都晓得,配上白酒能把里面的精华都激发出来,隔壁王叔泡酒必放枸杞,喝了五年现在爬楼梯都不带喘的,不过光有枸杞可不够,得给它找个"黄金搭档"。
肉苁蓉就是绝配之一,这玩意儿看着像腌过的萝卜干,却是实实在在的"沙漠人参",它补阳不燥,特别适合那些怕冷又怕上火的主儿,记得要用淡盐水稍微焯一下再泡,这样药效才能慢慢渗出来,要是再加上点熟地黄,这三样搭在一起就是经典的"阴阳双补组合"。
说到根茎类药材,杜仲绝对是重头戏,这树皮掰开能看到细密的银丝,泡出来的酒带着点微苦回甘,老李家女婿以前总腰疼,喝了两个月杜仲酒,现在天天能在公园耍太极,不过杜仲得敲碎点再用,不然有效成分泡不出来。
有些老哥们喜欢加点"猛药",像鹿茸片、海马这类,不过这些可得悠着点,鹿茸片得从底部薄薄削几片,用黄酒先浸两天再去泡白酒,海马最好选晒干的,新鲜货腥气太重,去年赵大哥贪多放了整根鹿鞭,结果半夜冒虚汗,吓得赶紧找大夫调理。
泡酒的白酒也有讲究,度数太低容易坏,太高又伤黏膜,我个人试过多种,还是52度的纯粮酿造最合适,玻璃瓶透光不行,深色陶罐最存得住药性,药材总量别超过容器的一半,留足空间让它慢慢舒展。
给大伙儿说个实在的方子:三味补肾酒,准备枸杞150克、肉苁蓉80克、黄芪60克,这三样都是温和派,黄芪补气托底,肉苁蓉润肠通便,枸杞养肝明目,特别适合久坐办公室的老哥们,泡两个月后每天喝一小盅,比吃保健品实在多了。
还有款五宝益精酒也值得一试:熟地黄90克、山药80克、茯苓60克、山茱萸50克、巴戟天40克,这五个宝贝专治腰膝酸软、夜尿频繁,特别适合上岁数的人,不过痰湿重的朋友要少喝,免得腻得慌。
泡酒虽好也不是谁都适合,舌苔发黄、大便干燥的兄弟得悠着点,本身就火气旺的千万别乱补,高血压患者更要谨慎,酒精活血加上药效叠加,容易出事儿,建议先找中医师把脉,弄清楚自己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最后唠叨一句,药材市场水深得很,买枸杞要选宁夏产的,肉苁蓉认准内蒙古锁阳,杜仲切片要够厚实,别图便宜买路边摊的硫磺熏货,喝下去都是慢性毒药,咱宁可少泡点,也要用放心料。
说到底,药酒只是锦上添花,真想养肾还得靠规律作息,泡酒方子再好,不如早睡一小时;药材再贵,不如每天走八千步,把这药酒当成日常保健的零嘴,别当救命仙丹,这才是正确的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