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李在朋友圈晒了张鹿茸片泡酒图,配文"男人的加油站",结果评论区炸了锅,有人问"这玩意儿得花多少票子?"还有人说"看着像塑料片",今天咱就掰扯明白,这中药里的"黄金"到底值不值这个价。
先给新手科普下,鹿茸可不是梅花鹿头上随便长的角,人家是雄鹿还没骨化的嫩角,就像春天刚冒尖的笋子,这时候切片晾干才是正经药材,老行家都知道,东北梅花鹿茸最金贵,马鹿茸相对亲民,但这两年价格也是坐火箭往上窜。
前阵子陪兄弟去中药材市场开眼,着实被价格表晃了眼,柜台玻璃罐里装着各种等级的鹿茸片,最次的边角料都要800多块人民币一斤,顶级的二杠茸(就是那个带血痕的嫩尖尖)直接标价5800!老板看我们瞪眼,撇嘴说:"去年这时候还卖4800,今年东北大雪把养殖场压塌几个,货源少了三成。"
要说这价格差距,学问可大了,拿2023年的市场行情来说,梅花鹿二杠茸整支的能卖到3800元/公斤,切成片子的要4200;要是带血的"血片",价格还得再涨两成,马鹿茸便宜些,但正宗的西北马鹿茸整支也要1600左右,最坑的是有些不良商家拿鹿角霜冒充,那东西就是熬完药的残渣,5块钱一斤都有人收。
老中医常说"头茬茸赛黄金",这话不假,每年端午前后割的第一茬最值钱,这时候茸毛细软,蜡质饱满,要是拖到立秋再割,角质硬化,药效至少打三折,去年有个客户在淘宝买"特价鹿茸",收到货发现硬得像石头,泡酒半个月都不软,后来找懂行人一看——好家伙,是锅炉房烧剩下的炉灰!
现在市面上主要分三种货:头茬二杠茸、二茬三叉茸、再生切割茸,头茬最贵,二茬便宜三分之一,再生的(就是养鹿场专门留茬再割的)价格只有头茬一半,不过别以为便宜就是捡漏,有些养殖场给鹿喂激素催长的,看着粗壮实则药效大打折扣。
买鹿茸最怕遇着"化妆术",前几年曝光过某直播间卖的"野生鹿茸",表面抹蜂蜜增重,里面塞木屑充数,教大家个笨办法:真品断面蜂窝状明显,闻着有股淡淡的腥味,放嘴里嚼会粘牙,要是泡水后水变浑浊还浮油花,八成是掺了别的动物角。
最近走访了几家老字号药房,发现个有趣现象:年轻人开始流行买鹿茸粉胶囊,同仁堂的店员说,他们新出的冻干鹿茸粉,一个月能卖三百多罐,都是三十岁左右的白领买来抗疲劳,不过这种精加工产品价格更吓人,3克装就要198,算下来比黄金还贵三倍!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真要补身子,未必非得盯着鹿茸,要是预算有限,青海的牦牛鞭、长白山的人参须,性价比都高得多,当然不差钱的主儿,记得认准"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这是国家林业局发的"身份证",扫码能查到养殖基地信息,这年头,花钱容易避坑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