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刮起一阵"中药风",连火锅都开始卷起来了!前阵子去闺蜜家蹭饭,刚进门就闻到浓郁的药材香,结果人家端出个砂锅说:"姐妹,这可是祖传养生秘方!"定睛一看,汤里飘着当归、枸杞、党参,配菜居然还有鲜山药和阿胶枣!这哪是普通火锅,分明是移动的十全大补汤啊!
要说这中药入锅的潮流,可不是现代人瞎折腾,翻翻老黄历,《黄帝内经》早就说过"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咱们老祖宗把食补玩出了花,以前宫廷里有专门的"药膳房",现在街头巷尾的养生火锅店,本质上都是古代御膳的平民版。
市面上常见的中药锅分三大门派:
- 滋补型:主打人参、黄芪、当归,适合熬夜党和虚寒体质
- 清热型:菊花、金银花、夏枯草当家,专治上火痘痘肌
- 祛湿型:茯苓、薏仁、赤小豆组CP,南方朋友必备
我特意请教了中医馆的王大夫,他摸着白胡子说:"药锅虽好,可不能乱炖!"比如女生生理期想喝四物汤锅,结果把熟地换成生地,补血变凉血;小伙子跟风煮五行养生锅,结果枸杞放太多补过头流鼻血,最搞笑的是有人拿何首乌当茶叶泡锅底,差点没住进医院!
想正确打开中药锅,记住这三个秘诀: ① 看体质:怕冷选肉桂锅,燥热选麦冬锅,湿气重就老老实实煮陈皮锅 ② 控比例:药材别超食材量的5%,不然喝着像吃药 ③ 分季节:春天该吃疏肝解郁的佛手柑锅,冬天才是阿胶锅登场的时候
上周我自己捣鼓了个"打工人续命锅",配料表如下:
- 主将:党参10g(补气)+红枣6颗(养血)
- 先锋:枸杞15g(明目)+桂圆8颗(安神)
- 压阵:陈皮3g(理气)+山楂5片(消食) 配上牛肉丸、茼蒿、豆腐,煮出来汤头金黄,喝完整个人暖洋洋的,不过第二天嘴角冒痘,赶紧把桂圆减半,果然中医说的"过犹不及"诚不欺我!
现在药店都有配好的养生包,但真心建议找中医把脉后再下手,就像我不会告诉我妈,她给我熬的阿胶锅,被我偷偷倒了一半汤底——实在太腻了!正确姿势应该是小口喝汤,多吃食材,毕竟营养都在汤里沉甸甸的呢~
最后划重点:中药锅不是神仙水,别指望喝一口就百病全消,当成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坚持调理才有用,就像王大夫说的:"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所以啊,吃完这锅,咱们还是早点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