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觉得肚子怪怪的,每天上厕所都像在拆盲盒——便便不是软塌塌的一滩泥,就是前硬后软像挤牙膏,问了当中医的舅舅才知道,这叫"便溏",说白了就是脾虚湿气重,他随手写了个方子,还叮嘱我别熬夜别喝冰饮,没想到连吃两周真见效了!今天把这方子分享出来,说不定能帮到同样困扰的朋友。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咱们身体里有个"运水工"叫脾气,这个运水工要是偷懒了,水液就会在肚子里积压成灾,就像我家厨房水槽总堵着,碗碟泡久了全是水垢,这时候光吃益生菌可不够,得给脾脏加点燃料才行。
舅舅开的方子挺简单: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山药20克、砂仁3克(后下)、薏苡仁15克,看着都是常见药材,但搭配起来大有讲究,党参补气像给手机充电,白术燥湿好比开抽湿机,茯苓利水就像通下水道,砂仁调气类似按揉肚皮,山药健脾等于给肠胃做保养。
抓药时老药师多嘴提了一句:"现在年轻人啊,左手冰奶茶右手辣条,脾胃能好才怪!"想想确实,我平时总爱点外卖,麻辣烫配冰镇饮料是常态,自从开始煮药,发现早上用保温杯焖泡最方便,午休时在办公室偷偷加热再喝,那汤药说不上好喝,但喝完胃里暖烘烘的,像敷了块热毛巾。
说到变化真是神奇!以前上完厕所总感觉没拉干净,现在便便终于有了形状,有次出差忘带药,立马又打回原形,吓得我赶紧网购药材备着,不过这方子也不是万能灵药,同事王姐喝了三天就拉肚子,她说自己本身容易上火,看来中医真得辨证施治。
这里必须划重点:便溏分好几种,有人是脾虚,有人是肾阳虚,还有人是肝郁乘脾,就像感冒分风寒风热,乱吃药可能适得其反,我邻居张叔看别人喝四神汤有效,跟着喝却越喝越胖,后来中医说他属于痰湿体质,得加苍术才行。
除了吃药,日常调理更重要,我现在冰箱常备红豆薏米粥,吃饭七分饱成了新习惯,以前爱吃的西瓜冰淇淋全戒了,改喝陈皮普洱茶,睡前会按摩足三里穴位,虽然按得龇牙咧嘴,但第二天确实放屁都顺畅了。
前几天同学聚会,大家说我脸色比之前红润了,其实我偷着乐呢,毕竟告别了那种内裤总是湿漉漉的尴尬,不过说实话,中药见效确实慢,那些吹嘘三天包治的都是骗子,我连吃半个月才敢停一周观察,现在偶尔还会煮点山药粥当早餐巩固效果。
最后唠叨一句:便便形状真的反映健康!长期不成形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慢性肠炎甚至更严重的问题,建议大家别自己当神农氏,最好找靠谱中医把脉,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一无二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