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那在村里种了半辈子地的老舅天天给我打电话,说现在种玉米小麦不赚钱,听说隔壁村种黄芩一年赚了30万,其实不止他,这两年中药材种植确实成了热门,但真要入行还得摸透门道,今天咱就唠点实在的,手把手教你避开坑、少走弯路。
先搞懂这行到底赚谁的钱 中药材种植可不是闭眼种就能发财,你发现没?药店里党参、当归价格年年涨,但菜市场萝卜白菜价格忽高忽低,为啥?药材是"慢钱",从种到收要等1-3年,价格受药企采购、自然灾害、政策调控影响特别大,去年亳州药市三七价格坐过山车,年初80块/公斤,年底跌到40,把好多种植户坑惨了。
新手最该盯的5个"硬通货" (1)金银花——懒人首选 这玩意真泼辣!我们村王婶在房前屋后随便种,一年收2茬,关键它既能当茶叶卖,又是连花清瘟的原料,销路稳得很,注意要选"四季金银花"品种,亩产能干到200公斤,晒干后药贩子70元/公斤照收。
(2)黄芪——旱地王者 北方砂土地的宝贝,种过土豆的都会种,但记住要深翻60厘米,根系发育好才能卖相佳,今年毫州市场黄芪统货180元/公斤,如果搞有机认证还能加价30%,不过黄芩、防风这些根茎类药材,最怕积水烂根,排水沟必须挖深。
(3)川芎——技术流选手 四川佬的看家本领,但浙江、云南也能种,这玩意儿像蒜头,得用"苓种"繁殖,亩用种量300斤,成本就要1500块,不过成品能卖到50元/公斤,关键是要掌握"烤苓"技术——收完放炕房里55℃烘3天,不然容易发霉。
(4)铁皮石斛——土豪专属 别被电视广告忽悠了,这娇贵姑娘得待在树皮上,湿度要保持80%以上,我们合作社用椰子壳做基质,喷灌系统手机控制,鲜条收购价300元/斤,干品能飙到2000多,但新手千万别碰,光组培苗成本就要20块一株。
(5)板蓝根——快钱项目 疫情时张大哥种20亩,4个月收成就挣了18万,这货好养得很,跟种油菜差不多,但要注意打顶促分枝,不过现在价格腰斩,统货才6元/公斤,要种得盯紧药市动态。
让人一夜返贫的5个坑 ①盲目跟风:看到当归涨价就全种,结果次年供过于求,建议分散种3-4个品种,长短周期搭配。 ②相信假种子:某宝9.9包邮的"名贵药材种",多半是假的,买种要去亳州、安国这些专业市场,或者找农科院合作。 ③忽视加工:丹参挖出来卖8块/公斤,切片晒干能卖30,我们村建了烘干房,利润直接翻4倍。 ④不会卖货:拉到县城药店肯定被压价,现在都玩抖音直播,我们合作社在拼多多开店,6%药材走电商。 ⑤忽略政策:有些品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比如重楼、石斛,办证流程复杂,建议先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中药材重点品种名录》。
月入过万的野路子 老李头去年搞林下套种,在杉树林里种黄精,不用搭棚省本钱,更绝的是搞"药材+旅游",花开时搞摄影基地,收门票钱比卖药材还赚,现在周末城里人开车来挖野菜体验,80块/人一天能接待50个。
2024年必看新趋势 药企现在流行"订单农业",先签合同再种,比如修正药业在吉林搞人参定制,保底价收购,另外有机肥补贴政策来了,每亩最高补800块,但得用物联网设备监测数据,最狠的是云南那边用无人机播撒种籽,10亩地半小时搞定。
写在最后: 中药材种植看着土,其实全是学问,建议新手先搞半亩试验田,参加县里农技站的免费培训,记住要建冻库存干货,价格低时囤货,旺季出手,现在进这行不晚,但得把"种对东西+卖对渠道"这两招练熟,明年这时候你可能也在朋友圈晒收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