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天气真是让人难受,闷热得像揣着个小火炉,稍微动一动就浑身冒汗,最烦人的还是那种"里三层外三层"的黏腻感——早上起床嗓子干痒,脸上油光发亮,上厕所总觉得排不干净,连床单被套都潮乎乎的,老祖宗说的"湿热缠身"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其实咱们身体自带除湿系统,但架不住现代生活作妖啊!空调房呆久了毛孔憋屈,冷饮奶茶灌下去脾胃打颤,熬夜追剧耗得气血两亏,体内湿气就像梅雨季节的墙根,悄咪咪往上爬,别慌!今天给大家扒个祖传的祛湿妙方,几块钱的草药就能还你一身清爽。
【这个千年古方为啥灵?】 要说祛湿界的顶流组合,非得提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五苓散",不过原方偏猛,现代人身子骨娇贵,得改良改良,我请教过省中医院的老师傅,他教了个温和版的家常方子: 茯苓15克(像小石头块的那种) 赤小豆30克(不是红豆,细长形的) 炒薏米20克(药店现炒的最香) 白扁豆15克(打死结的才算好货) 再加上3片姜黄(不是生姜哦,超市调料区能找到)
这几位大将各有绝活:茯苓就像天然抽水机,把多余水湿从膀胱请出去;赤小豆专攻下半身水肿,小腿肚按出坑的要注意了;炒薏米负责清扫肠胃垃圾场,生薏米性寒伤脾,必须炒到微黄才温润;白扁豆最懂脾胃的委屈,慢慢给虚弱的消化系统充电;姜黄好比巡逻队长,带着阳气在经络里查岗。
【厨房就是药房,这样做最省心】
- 所有材料洗净后泡2小时,别嫌麻烦,这样才能唤醒药材的野性
- 砂锅加1.5升水,大火煮开转小火咕嘟40分钟
- 倒出第一遍药汁,再加800毫升水复煎20分钟
- 两次药液混合当茶喝,一天内喝完(别隔夜!)
头三天你会感觉小便次数变多,别怕,这是身体在冲刷下水道呢,有人喝完会放屁增多,恭喜你,这是气机通畅的表现,要是觉得苦,加点红糖或者红枣调味,但糖尿病人就别凑热闹了。
【这些坑千万别踩】 × 抓药时图便宜买硫磺熏过的药材(认准无硫标志) × 用铁锅熬药(化学成分会打架) × 经期猛喝(女性特殊时期要减半) × 拿饮料瓶装药汤(塑料遇热会释放毒素)
特别提醒油皮星人和痘痘肌,喝完两周你会发现额头不再油汪汪,后背的粉刺消停不少,但你要是天天麻辣火锅配冰啤,神仙药方也救不了你!
【懒人专属急救法】 实在没空炖药的,记住这三个救命穴位: 阴陵泉(小腿内侧骨头最高点) 丰隆穴(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四指) 足三里(膝盖下四指,胫骨外侧) 每天睡前敲50下,力度以酸胀为度,相当于给身体做排水SPA。
最后唠叨一句:祛湿就像拖地,得常打扫,连续喝两周停一周,配合适度运动(出出汗最好),今年夏天保证你不再当"人形自走加湿器"!家里药罐子该派上用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