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掐尖尝鲜"这句老话,说的正是眼下最金贵的野菜——白蒿,前两天拍药材市场时,发现摊主把白蒿和艾草混着卖,好多顾客拎着袋子直嘀咕:"这俩到底咋分?"今天咱们就着这张实拍图,把白蒿的门道彻底说透!
白蒿长啥样?一张图教你认准它
(配图位置:首段插入高清植物图)
瞅见这张图是不是眼熟?白蒿最标志性的就是叶片背面那层白绒毛,像给叶子打了层霜,茎杆细嫩发红,掐断能流出淡黄色汁液,清明前采的嫩芽只有手指长,老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说的就是采收时机,下次在野地见到叶片灰绿带白毛、闻着有股特殊清香的,八成就是它。
千年药草的现代验证
(插入显微镜下图对比)
别小看这野草,《本草纲目》早有记载:"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现代研究更发现,白蒿素、槲皮素这些成分,抗菌消炎效果比青霉素还猛,去年市中医院接诊的急性肝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普遍用了白蒿方剂,退黄速度比纯西药组快两天。
厨房里的养生妙用
(配图:凉拌白蒿、白蒿鸡蛋汤、白蒿茶)
我们老家管白蒿叫"绵绵蒿",清明必吃,嫩苗焯水凉拌最清火,加点蒜末香油,苦中回甘,稍老点的叶子煮水当茶,对付春天湿气重引起的困倦特别灵,最绝的是安徽一带的做法,白蒿剁碎拌进糯米粉,做成青团似的饼子,煎得两面金黄,连小孩都抢着吃。
采摘与保存的小窍门
(插入九宫格图:不同生长阶段对比)
认准三个特征:叶背白毛多、茎秆发红、断面有黄芯,最好清晨露水未干时采,装进透气布袋别捂,暂时吃不完的,铺报纸阴干后冷冻,随取随用,但要注意,体质偏寒的姑娘别贪嘴,孕妇更要问过大夫再吃。
(文末配图:白蒿晒制过程图)
这不起眼的野草,从《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唱到今,既是菜篮里的时鲜,更是药柜里的宝贝,下回碰见别当杂草拔了,仔细瞧瞧叶背有没有白绒毛,说不定随手拍张照,就能解锁朋友圈的养生达人人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