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话放在养生上更是金科玉律,年春时节万物复苏,人体也跟着闹腾起来——有人犯困打不起精神,有人上火嘴角起泡,还有人明明穿得不少却总觉得手脚冰凉,这时候别急着吃西药打点滴,老祖宗留下的中药调理法才是正解,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怎么用中药守住年春的健康密码。
年春身体为啥爱"作妖"?
年春这天气就像小孩的脸,昨天还二十度穿单衣,今儿就降温到个位数,中医讲究"春生夏长",这时候阳气往上窜,阴气往下沉,整个人就像个正在解冻的冰激凌,外热内寒最要命,再加上过年期间大鱼大肉吃多了,脾胃早就在抗议,湿气重得像穿了件湿棉袄,人能不难受吗?
我邻居王婶去年春天就是典型例子,整天嚷嚷着头晕犯困,去医院查又没毛病,后来老中医给开了副苍术、厚朴搭配的方子,喝了一段时间果然精神了,所以说啊,年春调理关键就在祛湿升阳,把淤堵的气血疏通开。
厨房里的中药方子最养人
别以为中药都得抓大包药材回来煎,咱老百姓厨房里就有现成的宝贝,比如说这茯苓粥,抓一把茯苓粉拌在大米里煮粥,利水渗湿的效果比什么减肥茶都管用,要是早上起来舌头发白,再加两片生姜进去,驱寒效果加倍。
年前剩的陈皮可别扔,拿它炖羊肉汤最合适,羊肉补气血,陈皮理气化痰,两者搭配就像给肠胃做了个SPA,我试过在砂锅里慢炖两个小时,那香味飘得楼道里邻居都来敲门问菜谱。
说到祛火,蒲公英简直是神仙草,挖几颗鲜嫩的凉拌能清肝火,晒干了泡茶专治嗓子疼,上次我侄子吃炸鸡吃多了喉咙肿痛,喝了三天蒲公英茶立马见效,比吃消炎药还快。
藏在经络里的养生密码
年春犯困其实是气血不足的信号,这时候按揉足三里比喝咖啡提神管用,每天看电视时用艾条灸十分钟,暖胃效果堪比喝了十碗小米粥,我同事坚持了半个月,原本蜡黄的脸色居然透出红润。
再说说涌泉穴,晚上泡脚时重点搓这个肾经原穴,加点艾叶、红花在热水里,泡完脚像穿了双棉花鞋,整个人从脚底暖到天灵盖,记得去年倒春寒那阵,我们小区张大爷天天这么泡,硬是没感冒。
这些年春养生的坑千万别踩
很多人觉得年春就得猛补,其实大错特错,我表姐刚开春就炖了人参鸡汤,结果补得整夜失眠,中医说"虚不受补",这时候更适合用党参、太子参这种平补的药材。
还有人听说艾灸好,恨不得全身穴位都烤一遍,去年楼下刘叔把自己烤得起了水泡,其实艾灸讲究循序渐进,每次选两三个穴位,灸到皮肤微红就行。
最要命的是乱吃野菜,前阵子朋友圈疯传荠菜抗癌,结果有个大妈吃到食物中毒,中药调理讲究辨证施治,体质偏寒的吃了大量寒性野菜,不闹肚子才怪。
跟着老祖宗智慧过日子
说到底,年春养生就是个"顺"字诀,顺着阳气上升的节奏早睡早起,顺着草木生长的规律多吃芽苗菜,顺着身体的信号该补补该泄泄,那些装在罐子里的中成药不是万能的,菜市场里的山药、枸杞、菊花,锅灶上的瓦罐,才是最适合普通人的养生法宝。
最近我迷上了用玫瑰花、茉莉花、菊花混着泡茶,再加两颗红枣,酸酸甜甜特别应景,看着杯里的花朵慢慢舒展,突然就懂了什么叫"春风拂槛露华浓",这年春啊,与其病恹恹往医院跑,不如好好琢磨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智慧,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