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感觉身体虚乏,明明没干啥重活却浑身没劲,吃饭不香还总跑厕所,头发一抓一大把......中医说这是"肾虚脾弱"的典型症状,别急着吃各种补品,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藏着不少调理妙招,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既能强肾又能健脾的中药,都是药食同源的好物,厨房里就能搞定!
山药——脾胃的"守护神"
这个长着麻点的块茎可别小看,《本草纲目》里把它列为"健脾补肺要药",煮粥时丢几片进去,软糯清甜还能护胃黏膜,重点来了:新鲜山药偏补脾,干山药片炒着吃更能益肾精,熬汤记得连皮一起煮,褐色表皮可是收敛虚火的宝贝。
茯苓——祛湿健脾的"隐形高手"
超市买的茯苓饼含糖太多,真正养生要选白茯苓块,每天抓一把和鲫鱼炖汤,水肿型虚胖立马改善,教大家个妙招:办公室久坐族拿茯苓粉掺在薏米粉里,早上冲杯糊糊喝,既排水又不伤阳气,比咖啡提神健康多了。
枸杞子——明目养肝的"小红宝石"
别只会泡水!宁夏红枸杞真正的吃法是早晚嚼10粒,嚼到出现甜味再咽下,注意要选颗粒饱满的,发霉变色的千万别碰,搭配菊花能清肝火,配黄芪补气效果翻倍,但腹泻期间记得停服,不然越补越虚。
黄芪——补气升阳的"黄金甲"
脸色蜡黄、爬楼梯喘半天?试试黄芪红枣茶,记住黄芪要选切片的,整支煮不出药效,女性经期后连喝三天,气色肉眼可见变好,不过高血压患者要悠着点,这玩意儿补过头会头疼。
菟丝子——肝肾同补的"藤蔓精灵"
这种缠绕生长的种子是难得的双补药材,泡酒最合适,抓一把泡2斤白酒,密封三个月后每天喝一小盅,腰酸腿软明显改善,但要注意:孕妇绝对不能碰,阴虚火旺的人喝了容易口腔溃疡。
肉苁蓉——沙漠里的"温柔补药"
和人参相比,这个长得像笋干的药材温和得多,最适合炖羊肉,既能中和肉类燥性,又能温补肾阳,便秘人士的福音——早晚用3克泡水喝,肠道蠕动快得很,但拉肚子时千万别试,小心一泻千里!
芡实——脾肾的"双面胶"
水煮芡实一定要煮到爆花,否则淀粉层难消化,推荐和板栗炖鸡,汤汁浓稠得像牛奶,喝完整个人都暖洋洋的,不过痰湿重的人要少吃,黏糊糊的性状容易让体内湿气排不出去。
白术——健脾除湿的"烘干机"
闻着带点薄荷味的白术片,是虚胖人群的救星,拿它和荷叶配着煮水,坚持喝两周,大肚腩明显变小,但这东西有点猛,舌苔厚腻时喝最好,要是口干舌燥还喝,保准你半夜渴醒!
党参——平民补气的"小人参"
别以为只有东北人参才补,山西党参便宜又好用,切段后和鸡肉炖汤,术后恢复期喝特别养人,不过感冒发烧时千万别碰,这时候喝相当于给病邪喂补药,越喝病得越久。
淫羊藿——激发活力的"天然激素"
名字听着唬人,其实是治阳痿早泄的良药,泡酒前记得先用羊油炒制,这样药性才能激发出来,中年男性每周喝两次,晨勃功能明显改善,但千万控制量,一次不超过15克,喝多了鼻子会出血。
这些药材看着普通,搭配起来可有大学问,脾虚严重就加大山药、白术的量,肾虚明显多放枸杞、菟丝子,建议先找中医把脉,搞清楚自己是"脾肾阳虚"还是"阴阳两虚",对症调理才有效,平时把这些药材当零食吃,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夜尿少了、消化好了、精神头也足了,这才是中医说的"治未病"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