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骨鱼中药功效大揭秘!老中医都推荐的养生妙方

一归堂 2025-04-26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妈,这乌骨鱼真要放这么多药材?"我看着砂锅里翻滚的墨色鱼汤,枸杞、红枣、当归在奶白色汤汁里上下浮动,母亲用筷子轻敲砂锅边:"傻孩子,这可是祖辈传下来的食疗方子,你最近总熬夜脸色发青,正该好好补补。"

说起乌骨鱼入药,倒不是现代人的发明,翻翻县志馆尘封的医书,明代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里记着:"鳢鱼(即乌鱼)甘寒,补脾利水,治水肿湿痹。"不过那时候叫法不同,现在咱们说的乌骨鱼,学名叫乌鳢,有些地方也叫黑鱼、财鱼,倒是它通体黝黑的鳞片和泛青的脊背,活脱脱一副中药铺里炭炙药材的模样。

前年去皖南采风,在黄山脚下的古村落撞见件趣事,正值梅雨季节,村里七旬的王药师蹲在溪边处理乌骨鱼,鱼鳔仔细剪下晒在竹匾里,他见我好奇,便讲起祖传的炮制法子:"这鱼鳔要趁着晨露未干取下来,用米酒煨过再去蜜炙,治肾虚遗精比吃六味地黄丸还灵验。"说着从屋里端出个陶罐,揭开封口的瞬间,浓郁胶质香气混着蜂蜜的甜香扑面而来。

要说乌骨鱼最经典的药膳,还得数广东民间的当归黄芪乌鱼汤,去年探访顺德老字号药膳馆,大厨教我辨认食材窍门:"选两斤半的活鱼最好,太小则腥气重,太大肉质粗。"处理时要去尽鱼腹黑膜,用姜汁料酒搓洗去腥,配上黄芪补气、当归活血、红枣健脾,文火慢炖两个时辰,直到汤色如琥珀,鱼肉酥如豆腐,有次邻居家嫂子产后体虚,连喝七日这汤,原本苍白的脸颊竟渐渐透出血色。

不过可别把乌骨鱼当万能灵药,省中医院的刘教授常叮嘱患者:"这鱼性寒,脾胃虚寒的人要配生姜胡椒才妥当。"前阵子同事小张跟风煮鱼汤治痘痘,结果喝得胃痛腹泻,细问才知道他直接拿冷冻鱼块加西洋参炖煮,寒上加寒伤了肠胃,后来改用砂锅现杀鱼,佐以春砂仁、陈皮调和,果然消了满脸红肿。

最近迷上研究各地乌鱼药膳偏方,浙西山区有用乌骨鱼配枫斗煲汤,专门对付秋燥咳嗽;潮汕地区则喜欢搭配咸菜枸杞子,说是能解暑热防疰夏,最绝的是云南彝族寨子的吃法,把新鲜鱼胆晾干研磨成粉,遇上蛇虫咬伤调醋外敷,据说消炎止痛效果奇好。

上个月陪父亲体检发现轻度肝囊肿,西医说观察就行,我突然想起老家偏方,赶忙去买了野生乌骨鱼,按照老辈人教的法子,只加少量赤小豆和玉米须,清水熬出三碗浓汤,父亲连喝半月再去复查,囊肿竟真的缩小了些,虽然不敢全归功于鱼汤,但这千年传承的智慧确实藏着门道。

如今超市冰鲜区总摆着肥硕的乌骨鱼,可老饕们都知道,真正入药还得选河沟里自然生长的,有次在菜场遇见卖鱼阿伯,他指着水箱里游动的黑影笑道:"这种肚皮泛黄的才是好货,人工养殖的浑身发白,熬出来的汤就像刷锅水。"这话倒让我想起《饮膳正要》里的记载,古人挑药膳材料那叫一个讲究。

写到这儿,砂锅里的鱼汤已经泛起油珠,母亲舀了碗递给我:"趁热喝,这汤要是凉了就会有腥味。"入口甘醇,药材的微苦被鱼鲜完美化解,恍惚间竟尝出几分人生况味——就像这乌骨鱼,看似普通,经岁月沉淀却成了疗愈身心的良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