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街坊邻居念叨"秋冬进补",我家灶台上那口砂锅又开始飘出熟悉的药香,要说这滋补界的"黑珍珠",还得数老祖宗留下的乌骨鸡,这浑身漆黑的小家伙可不只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中药大全里藏着的养生密码。
记得小时候去中药铺抓药,总看见柜台角落码着几个红泥陶罐,老掌柜说这是给产妇炖"月子鸡"用的,里面要放当归、黄芪这些补气血的药材,当时只觉得神奇,现在才明白这黑羽白肉的乌骨鸡,可是李时珍《本草纲目》里重点标注的"妇科圣药",它骨头里的黑色素就像天然墨汁,熬出来的汤自带琥珀色,光是看着就让人暖到心里。
前阵子整理奶奶的药匣子,翻出张泛黄的方子,上面写着"乌鸡配阿胶",这搭配倒是让我想起办公室小王,去年总说手脚冰凉,后来每天带个焖烧杯煮乌鸡汤,现在气色红润得跟换了个人似的,要我说啊,这乌骨鸡最妙的就是"以黑补黑",特别适合熬夜党、产后妈妈这些气血亏虚的人群,有次去中药材市场,看见摊主往乌鸡肚子里塞了整包枸杞,说是给化疗病人补身体的,可见这黑家伙的滋补力道有多温和。
别看它长得低调,营养含量可一点不含糊,农科院的老同学告诉我,乌骨鸡的蛋白质含量比普通肉鸡高出15%,硒元素更是普通鸡的三倍多,去年给我妈炖汤时特意加了点石斛,结果她连喝三天就说膝盖不酸了,现在菜市场卖乌鸡的摊位总围满人,大家都认准这黑羽黄喙的"药引子",不过要提醒一句,正宗的乌骨鸡骨头应该是深黑色的,要是发灰发白,八成是染色的冒牌货。
最近迷上研究古法药膳,发现乌鸡简直是百搭高手,配阿胶能养血润燥,搭人参可益气健脾,佐艾叶专治痛经,上个月闺蜜生理期肚子疼,我给她送了罐"四物乌鸡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配上乌鸡,炖得满屋药香,她喝完直夸比红糖水管用多了,不过这黑家伙性温偏滋腻,油旋儿大的兄弟可得悠着点喝,加点山楂片帮着消化才妥当。
要说最接地气的吃法,还得数我们江南的"十全大补汤",把乌鸡切块焯水,丢进红枣、枸杞、党参、山药这些家常药材,砂锅慢炖两小时,汤面上浮着金灿灿的油花,去年冬至全家围炉喝这汤,小侄女捧着碗说像在喝"液体人参",现在超市卖的乌鸡补品五花八门,但懂行的人都晓得,还是自己买活鸡现杀的最放心,挑的时候记得看爪子,健壮有力的才是散养好鸡。
最近总看见年轻人拿保温杯泡枸杞,倒不如学学老祖宗的智慧,每周炖次乌鸡汤,加几颗蜜枣中和药味,既能当药膳又能解馋,不过要避开感冒发烧的时候喝,这黑家伙补过头反而容易上火,就像我家楼下开药店的王叔常说的:"乌鸡是宝,但得用对时候",这朴素的道理,倒是和咱们中国人讲究的中庸之道挺般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