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逛菜市场总能看到堆成小山的山药,这个长得弯弯曲曲的家伙,在中药房可是响当当的"药膳之王",老中医说它"温补不燥,滋而不腻",厨房里它又能变身甜品硬菜,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从《神农本草经》里走出来的养生高手。
帝王家的"长生药",如今菜场5块钱一斤
河南焦作的铁棍山药田里,药农们正忙着挖最后一茬山药,这种带着麻点的细长根茎,可是正儿八经的"怀山药",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指定要吃的贡品,您可别小看这浑身毛刺的丑家伙,《本草纲目》里李时珍给它盖章认证:"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妥妥的五脏六腑调理师。
现在菜场里3块钱一斤的普通山药,虽然比不上怀山药的药用价值,但家常养生绝对够用,挑山药记得看三点:表皮麻点均匀的是正宗怀山药,断面雪白黏液多的新鲜,煮汤时能拉丝的说明多糖含量高,那些泡过药水的山药,摸起来滑溜溜的千万别买。
厨房里的百搭将军,蒸煮炖炒各有绝活
广东人最懂山药的好,糖水店里的桂花糖蒸山药,软糯香甜带着微微药香,北方人更爱熬粥,山药小米粥煮得浓稠,喝一碗暖到脚底板,我家冰箱常备切段冻好的山药,早上抓几段煮豆浆,五分钟搞定健脾早餐。
真正会吃的人讲究"不时不食",春天用山药炒木耳,清爽去火;夏天煮山药绿豆汤,解毒消暑;秋天必吃红枣山药糕,滋阴润燥;冬天羊肉炖山药,暖胃又补肾,上次去杭州楼外楼,厨师教我一招:山药切片蘸蛋液煎成金黄,撒点白糖,比拔丝苹果还好吃。
这些吃法等于白花钱,千万别踩坑
有人把山药当主食天天吃,结果腹胀难受,这玩意儿淀粉含量高,糖尿病人当菜吃没问题,当饭吃可要悠着点,还有人听说山药能补肾,猛灌山药排骨汤,结果上火流鼻血——这玩意儿要配枸杞、芡实才温和,单吃容易滞气。
最可惜的是把山药皮当垃圾,那层褐色外衣可是宝贝,晒干后熬水泡脚治脚气,捣碎了敷痘痘消炎快,上次我喉咙痛,老中医让把山药皮煮水加冰糖,连喝三天真管用,不过要提醒一句,过敏体质的朋友最好戴手套削皮,黏液沾手上又痒又肿。
从药典到厨房,千年养生智慧就藏在烟火气里
在中药铺称山药要"见方抓药",脾虚加白术,肺虚配百合,肾虚搭熟地,但家常吃食不必太复杂,我家老太太有个祖传配方:鲜山药切块晒半干,拌红糖装罐密封,冬至开坛蒸软,比任何保健品都补气血。
现在超市里各种"山药片""山药粉"满天飞,建议大家还是老老实实买带泥的鲜货,前阵子帮邻居大妈辨药材,她网购的"速溶山药粉"喝着甜得发苦,其实就是薯蓣提取物加香精,真正的山药粉冲泡后应该带着淡淡药香。
下次再看见菜摊上的山药,可别当普通蔬菜,这弯弯曲曲的根茎里,藏着中国人三千年的养生密码,从皇家御膳房到百姓灶台,从《千金方》到抖音菜谱,它始终是那个温和敦厚的养生多面手,记住要应季吃、巧搭配、少加工,才能把这味"神仙之食"的千年功力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