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蛋子中药又叫什么?"这个问题可真够有意思的!作为一个从小在中药铺子边上长大的南方姑娘,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个神奇小药丸的那些"小名",不过说真的,第一次听到鸭蛋子这个名字时,我还以为是鸭子生的蛋做的药呢!
鸭蛋子的那些"小名" 其实鸭蛋子的正确学名应该叫"苦参子",这可是正儿八经的药典名字,不过在咱们民间啊,这小家伙的称呼可丰富了:有的叫它"老鸦子",有的喊"山豆根",还有地方叫它"野槐子",最有趣的是广东那边的叫法——"臭屁虫蛋",据说是因为这药碾碎后会有股特殊的臭味,跟放屁虫的味道有点像!
这味药到底有啥来头? 别看名字土气,人家可是正经的中药材,鸭蛋子主要长在河南、陕西这些中原地带,春末夏初开花时采收,老药工教我辨认时说:"表皮黄棕色带皱纹的才是好货,捏起来硬邦邦的,断面呈黄白色。"不过要特别注意,这药材含有生物碱,生吃容易中毒,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
老祖宗留下的妙用 我奶奶以前总说"鸭蛋子能治百日咳",现在想想确实有道理,这味药最擅长的就是杀虫止痒,以前村里小孩头上长虱子,老人就会用鸭蛋子泡酒精擦头皮,更神奇的是对付疥疮,把药粉调凡士林抹患处,三天就能见效,不过现在药店里都改成胶囊剂了,毕竟直接接触皮肤容易过敏。
使用时千万要注意 虽然鸭蛋子功效多,但可不是谁都能用,孕妇绝对不能碰,体质虚寒的人要慎用,最保险的是找中医师开方子,我有个邻居阿姨自己乱吃药治湿疹,结果拉肚子拉到医院挂水,这就是典型的用量不当,煎汤服用的话,每天不能超过9克。
教你辨别真假鸭蛋子 市场上以次充好的情况特别多,记住这几个窍门:真品表面有细密皱纹像核桃,假的通常很光滑;正宗鸭蛋子掰开有明显油性,闻着有股淡淡的草腥气;泡水后水会变浑浊,假货反而清澈,去年我就在旅游区买过染色的假药,回家煮汤发现味道完全不对。
现代人的新玩法 现在中医院把鸭蛋子玩出了新花样!有做成痔疮栓剂的,有开发成皮肤消毒液的,甚至还有添加到脚气喷剂里的,不过最让我惊讶的是某网红博主用它做祛痘面膜,虽然确实有消炎效果,但真心不建议大家随便往脸上抹,这浓度把握不好分分钟毁容!
那些年听说过的偏方 小时候常看见老人用鸭蛋子治瘊子:把药捣碎敷在患处,再用纱布包好,三天换一次药,我表弟手上的寻常疣就是这么治好的,不过现在想想真是冒险,万一过敏了怎么办?还有人用来治牙疼,咬住药丸能暂时止痛,但这招太猛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试!
储存有门道 这药材特别怕潮,保存时得放在玻璃瓶里,加几包干燥剂,还要定期拿出来晒太阳,我家里现在还留着爷爷留下的陶罐,底部铺着石灰,上面盖着草纸,这样存三年都不会坏,现在药店卖的真空包装反而容易返潮,买来最好换个容器存放。
中西医碰撞的趣事 前阵子看医学论文,发现鸭蛋子里的苦参碱居然能抗癌!西医用来治疗宫颈癌,而我们中医几千年前就用来杀虫,更搞笑的是,某次国际中医药会议,外国专家死活想不通为什么叫"鸭蛋子",中国代表解释说因为形状像鸭蛋,结果翻译过来变成"duck egg child",把外国专家们笑翻了。
使用禁忌要牢记 最后再敲个警钟:这药不能和藜芦、贝母同服,会相冲,感冒发烧期间别碰,拉肚子的时候也要停用,特别是小孩子用药,一定要把胶囊拆开只取十分之一的量,我邻居家熊孩子偷吃了整瓶,送医院洗胃遭老大罪了。
现在市面上很多打着鸭蛋子旗号的保健品,大家千万别盲目相信,记住咱们老祖宗的智慧,这味药最适合湿热体质的成年人短期使用,要是有啥不舒服,还是老老实实去医院,别自己当神农尝百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