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厨房翻调料罐时,发现老妈总把一块黄澄澄的"小黄姜"单独放着,凑近闻了闻,这味道怎么跟平时炖肉用的姜不太一样?后来才知道这根本不是普通黄姜,而是一味叫"黄药子"的中药材,原来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药材里,还真藏着不少和姜长得像的"亲戚"!
要说最像姜的中药材,当属姜科植物里的"明星选手",比如厨房里常见的黄姜,其实学名叫"郁金",在云南一带被称作"红姜",这货切开后金灿灿的,看着就喜庆,不过别被外表骗了,它虽然长得像姜,但吃起来可是辣得带苦,和咱们炒菜用的嫩姜完全两码事,老中医说这郁金能活血止痛,专治那种"气滞血瘀"的毛病,就像给身体里的淤堵河道来场大疏通。
再说说真正的"姜科学霸"——高良姜,这货在广东凉茶铺里特常见,长得跟老姜似的皱巴巴,但性格温和得很,记得上次感冒咳嗽,邻居阿婆塞给我块烤过的高良姜,说是能温胃散寒,嚼着确实比生姜柔和,还带着股独特的香气,喝完半块喉咙立马舒服多了,不过这货有个怪脾气,得用陈年的才够劲,新收的成就像没发酵的酒,总差点意思。
最让我长见识的是"草果"这味药,第一次见还以为是谁把花椒和姜混在一起了,结果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姜科植物,这带壳的家伙在卤肉时特别神奇,丢两颗进去,整锅肉香立马变得层次丰富,老辈人说它能燥湿除寒,就像给肠胃撑把伞,特别适合南方回南天时炖汤,不过可别直接啃,那麻舌头的劲儿比花椒还猛!
前阵子去中药店抓药,发现柜台角落摆着个"黄精",老板看我盯着看,笑着说:"这是'仙人余粮',泡酒最补。"拿起来一尝,甜丝丝的带点姜辣,但完全不刺激,据说古代饥荒时,这玩意儿能当粮食吃,熬粥喝特别养人,现在倒是成了养生达人的新宠,有人拿它配枸杞泡水,说是能润肺止咳。
要论最会"装姜"的,还得数"山奈",这货在卤料包里特低调,看着像干巴姜片,其实是正宗的进口药材,东南亚那边做咖喱必放,咱们潮汕人煮卤鹅也靠它提香,有次试着直接含了片,那辛香直冲脑门,比薄荷糖还提神!不过中医师提醒,这玩意儿性热,阴虚火旺的人可得悠着点。
最近迷上研究这些"姜氏家族",发现它们虽然都带着股"辣劲儿",但各有各的脾气,就像家里几个性格迥异的亲戚,有的火爆直爽如干姜,有的温吞内敛像高良姜,还有的像黄精那样甜中带刚,最有意思的是,这些药材经常"组团出道",比如煲羊肉汤时,当归、生姜、草果搭着用,暖身效果翻倍。
不过可别把这些当调料瞎折腾,去年我就闹过笑话,看网上说郁金能治痛经,直接切了泡水喝,结果半夜胃酸烧心,后来才知道这货得炮制过才能用,生吃简直"自虐",所以啊,这些长得像姜的药材,该进药房的进药房,该呆厨房的呆厨房,千万别混为一谈,就像老话说的:"是药三分毒",哪怕是看着人畜无害的黄精,吃多了也得上火。
现在每次路过中药店,都会多瞄两眼那些"姜形"药材,它们就像中药界的百变精灵,换个马甲就有不同的本事,下次炖汤要是缺调料,不妨试试这些"姜亲戚",保准能让家常菜吃出新花样!不过记得用之前先问问大夫,毕竟这些"假姜"真要较起真来,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治病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