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楼下王阿姨逢人就夸自己终于甩掉了缠身3年的"难言之隐",这位退休教师当年可是被医院确诊溃疡性结直肠炎,每天跑厕所七八趟,整个人瘦得只剩一把骨头,没想到去年偶然遇到个老中医,开了副怪模怪样的草药方子,硬是把折磨她多年的老毛病给调好了。
要说这结直肠炎啊,现在真是越来越多见,前些天跟社区诊所的刘大夫聊天,他说光上周就接诊了五六个类似病人,年轻人居多,不是外卖吃多了就是熬夜熬坏了肠胃,西医倒是有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这些特效药,可副作用也吓人——不是白细胞降低就是肠胃更脆弱,反倒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方子,讲究君臣佐使配伍,既能消炎又能养肠,慢慢把身子骨调顺溜了。
【第一道护盾:白头翁汤】 记得王阿姨最初抓的那包黑乎乎中药吗?里头就有白头翁这味主药,老中医说这鸟不踏的白头草专克湿热毒邪,配上黄连、黄柏、秦皮三员大将,简直就是肠道里的消毒先锋队,那些黏液便、里急后重的症状,喝上三天就能明显缓解,不过这药性偏寒,脾胃虚寒的人得搭着生姜红枣才敢用。
【第二道防线:参苓白术散】 隔壁开超市的老张情况更特殊,整天应酬喝酒落下病根,腹泻夹杂着未消化食物,中医给他开的参苓白术散就很有意思,人参补气,茯苓祛湿,白术健胃,再配上山药莲子肉,活脱脱给肠道做了个SPA,现在他酒局照参加,但总会揣着党参片当茶泡,说是提前护着肠胃。
【第三套组合拳:痛泻要方】 社区广场舞队的陈姐最惨,一着急就肚子疼得满地打滚,老中医给她开的防风、白芍、白术、陈皮四味药,专治这种肝郁脾虚型的腹痛腹泻,特别是炒白芍用量很大,医生说这味药既能柔肝止痛,又能收敛肠道过激反应,比西药解痉剂还管用。
【第四梯队:乌梅丸】 菜市场卖肉的赵师傅属于寒热错杂型,夏天怕冷冬天怕热,大便时而拉稀时而便秘,他吃的乌梅丸最有意思,乌梅、细辛、干姜、附子这些药看着矛盾,却能调和肠道阴阳,现在他冰箱常备着黄连素,但更多时候是用炒薏米煮水当保健茶。
【第五道保险:灌肠秘方】 最让人惊讶的是快递小哥小李的治疗经历,他嫌口服药麻烦,老中医居然给开了个灌肠方:三七粉加云南白药兑温水,每晚睡前灌进去,第二天排出的都是带血丝的宿便,坚持一个月,肠镜复查溃疡面居然愈合了大半,不过医生特别叮嘱,这种局部用药必须配合内服调理才行。
其实中药治肠病大有门道,光是煎药方法就有讲究,急性发作期要用武火猛攻,药汁浓煎;缓和期改文火慢熬,还得把药渣装布袋热敷肚脐,更别说那些药引子——治湿热痢疾要加银花露,补脾肾得用黄酒做引,差一味效果就减半。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来中药房抓药的年轻人突然多了起来,有个程序员小伙子拿着手机食谱问我:"网上说的马齿苋煮水治肠炎靠谱吗?"我笑着说那算食疗,真正治病还得辨证开方,就像同样拉肚子,有人适合葛根芩连汤,有人却要用真人养脏汤,差别全在舌苔脉象里。
说到底,中药调肠病贵在坚持,王阿姨刚开始喝药嫌苦,两周就想停药,结果腹泻卷土重来,后来老老实实喝了三个月,现在不仅能吃辣,连多年不敢碰的牛奶都重新订上了,所以说急病找西医,慢病靠中医,这话真不假,下次要是看见谁捂着肚子脸色发青,不妨提醒他试试这些祖传药方——毕竟老祖宗的智慧,可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