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不小心划个口子、烫个水泡,或是痘痘破溃流脓,那种火辣辣的疼让人直皱眉,这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找创可贴、碘伏消毒,但其实老祖宗留下的中药外治法更讲究"治伤不留痕",今天给大家盘点几味能让伤口"乖乖愈合"的外用中药,都是药箱里常备的天然修复高手。
紫草油:烧烫伤的"液体绷带"
记得小时候被炉子烫了手,奶奶总会从陶罐里倒出些红彤彤的油膏,这就是用紫草泡制的万能药油,《本草纲目》里早有记载:"紫草主凉血活血,治汤火伤",现在药店买的紫草膏其实原理相同,把紫草根泡在香油里两周,紫红色的药油就能缓解烫伤刺痛,涂在湿疹、尿布疹上还能收敛渗液。
去年邻居家小孩被开水烫了胳膊,急诊处理后还反复起水疱,我用棉签蘸紫草油给他薄薄涂了层,第二天水泡就瘪下去大半,关键是这种天然油脂形成的保护膜,不像凡士林那么闷皮肤,反而能保持伤口适度呼吸。
乳香没药粉:外伤不留疤的秘密
老药房柜台总摆着些深褐色的粉末,懂行的人都认得是乳香和没药的混合粉,这两样树脂类中药专治跌打损伤,止血消肿的同时还能促进组织再生,我试过把两药按1:1比例磨碎,加少量蜂蜜调成糊,用来擦撞伤的淤青,三天就能褪得七七八八。
有次朋友切菜割了手指,我把药粉直接撒在创口上,血止得比云南白药还快,不过要注意这类辛香药物刺激性强,黏膜部位要避开,现在有些医院自制的生肌散,主要功效成分就是这两味药。
血竭胶囊:口腔溃疡的克星
别小看这个暗红色像松香的东西,它可是外科圣药,以前跑运输的司机们常备血竭粉,遇上磕碰破皮就直接撒上去,我现在更喜欢用血竭胶囊里的粉末,对付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特别灵验,用棉签蘸点药粉按在溃疡面上,那种钻心的灼痛感立马减轻,两天就能结痂。
有次看到小区保安用血竭粉敷刀伤,结痂速度比普通消炎药快得多,不过这味药价格不便宜,真应了"黄金有价药无价"的老话。
儿茶溶液:皮肤溃烂的天然消毒剂
这个黑褐色的块状中药有点像茶叶渣,泡水后会变成黄棕色溶液,过去走船的水手们常用它清洗腐烂的伤口,既能抑菌又能收敛创面,我现在偶尔长疖子破了流脓,就用儿茶煮的水晾温后湿敷,脓水很快就收干了。
需要注意的是,儿茶水会让浅色衣物染色,使用时最好垫纱布,有位修车师傅用它处理摩托车排气管烫伤,说比烫伤膏带着舒服,凉凉的不沙疼。
冰片薄荷脑:给伤口"吹口气"
严格来说这不是单味药,但几乎所有中医院开的外用散剂都会加这两味,冰片能清热止痛,薄荷脑带来清凉感,两者搭配就像给伤口装了台微型空调,我自己调配的痱子粉里就加了这两种,夏天孩子抓破痱子时扑一点,立刻止痒还能防感染。
不过孕妇和婴幼儿要慎用含冰片的药剂,这类药物行气活血力道较猛,记得有位哺乳期妈妈乳头皲裂,用了含冰片的药膏后乳汁分泌明显减少,后来停了才恢复。
使用小贴士:
- 新鲜伤口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不要用酒精消毒(刺激太大)
- 粉末类药物最好装在空心胶囊里使用,防止洒落浪费
- 油性制剂适合干燥伤口,湿润创面选溶液湿敷
- 过敏体质先在耳后试敏,发红起疹立即停用
- 超过一周未愈的伤口务必就医,别迷信偏方
这些瓶瓶罐罐里的中药智慧,都是几千年实证出来的护理方案,不过再好的外用药也只是辅助,关键还是要忌口(少吃辛辣发物)、保持心情舒畅,毕竟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才是根本,中药不过是给它创造个良好的愈合环境罢了,下次药箱断货时,不妨试试这些古法疗伤的宝贝,说不定会有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