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啊,我发烧三天了吃西药不管用!"隔壁张大爷裹着厚棉袄冲进诊所,额头上还贴着退热贴,我给他搭脉时,他嘴里不停念叨:"都说中药治本,您快给我开副方子吧!"看着老人通红的脸颊,我边写药方边跟他唠起了伤寒那些事儿。
要说这伤寒啊,可不是简单的感冒发烧,古时候张仲景写的《伤寒论》里就专门讲过,现在咱们说的伤寒多是指外感寒邪引起的病症,去年冬天菜市场卖鱼的老王,高烧40度在医院打了三天点滴都没退烧,后来喝了五副中药就好利索了,所以说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中药还真有两把刷子。
前两天有个年轻姑娘来看诊,说是吹空调着凉后浑身酸痛,我给她开了剂麻黄汤加减方,特意嘱咐要趁热喝发汗,结果第二天她视频跟我说,喝完药盖着被子睡了一觉,早上起来床单都湿透了,但身子轻快多了,这就是中医讲的"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的道理,该发汗时就得发透。
说到具体用药,我这有几个压箱底的方子,最经典的当属张仲景的麻黄汤,麻黄配桂枝就像先锋队,能把毛孔里的寒气逼出来,杏仁润肺防止麻黄太燥,甘草调和诸药,不过现在人体质普遍偏虚,我会把麻黄量减半,再加点黄芪补气,这样就不容易发汗太过。
遇上肠胃型伤寒,就得用藿香正气散打底,上次工地小刘淋雨后上吐下泻,我给他开了藿香、紫苏、生姜煮水,特别交代要少量多次喝,第三天他回来复诊时说:"王大夫,您那药真神!喝两次就不吐了,现在能啃馒头了。"这类寒湿困脾的情况,芳香化湿的药特别管用。
最近总有人问我新冠后遗症算不算伤寒?其实很多症状确实相似,我邻居李老师阳康后总怕冷,我用桂枝加附子汤调了两周,关键是要把生姜红枣炒热入药,就像给身体添把火,不过他这种情况属于过汗伤阳,和普通伤寒还是有点区别的。
熬药也有讲究,解表药得武火快煎,上次教社区阿姨们煎药,有个细节要注意:麻黄必须先煎五分钟再下其他药,这样有效成分才能析出,还有服药后要喝热稀饭助药力,吃完药别急着洗澡,这些细节不注意,好方子也白搭。
预防伤寒我有个小偏方,冬至前后用当归、生姜、羊肉炖汤,去年快递小哥小赵天天在外面跑,我让他每周喝两次,整个冬天就只流了两次清鼻涕,这比吃西药预防强多了,还能温补气血。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现在很多年轻人生病就想着输液打针,其实多数伤寒初期,几副中药就能截断病势,当然重症还是要中西医结合,但普通受凉发烧真别急着往医院跑,记住这几个原则:发汗要彻底,保暖要到位,饮食要清淡,多喝米汤养胃气,毕竟老祖宗留下的宝贝,用好了真能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