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哎呦"声不断,隔壁工位小王捂着腰直咧嘴,后桌李姐时不时揉着太阳穴,连楼下遛弯的王大爷都说膝盖酸得不行......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把这些毛病看透了,今天我就给大家扒一扒那些藏在《本草纲目》里的止痛妙招。
【第一招:风寒湿痹找它准没错】 上个月陪老妈去中医院复诊,发现走廊里挂着不少患者的"战利品"——艾叶、伸筋草、威灵仙这些看着不起眼的草药,老中医说这类风湿骨痛多是寒湿淤堵,给开了个泡脚方:艾叶30克+花椒15克+生姜5片+红花10克,每天睡前煮水泡20分钟,特别叮嘱要连泡三天,我妈现在上下楼都不扶墙了,昨天还非要自己擦玻璃。
【第二招:痛经姑娘的救命汤】 记得大学室友每次生理期都疼得脸色发白,后来她外婆教了个食疗方:益母草15克、当归10克、红枣6颗,加红糖炖水喝,关键是要在经前一周开始喝,就像给子宫敷了张暖宝宝,现在市面上那些高价四物汤,说白了就是古人玩剩下的配方升级版,不过体热的女生要少喝,不然鼻子冒火别来找我。
【第三招:老胃痛有妙方】 公司财务大姐常年备着铝碳酸镁,自从喝了同事推荐的香砂养胃汤,抽屉里的西药全过期了,配方简单得离谱:砂仁6克(捣碎)+陈皮5克+粳米100克熬粥,重点在砂仁要后下,煮5分钟就关火,否则香味全跑光,特别适合那种吃饱了胀气、饿久了隐痛的老胃病,比吃饼干管用多了。
【第四招:偏头痛的天然止疼药】 我们社区刘医生有个外号叫"川芎杀手",他治疗偏头痛的秘方就两味药:川芎15克+天麻10克,加瘦肉炖汤,上次我表姐半边脑袋嗡嗡响,喝了三次就说脑壳清亮了,不过这方子有点霸道,血压高的朋友慎用,普通人喝完可能会感觉像戴了紧箍咒——晕乎乎的犯困,千万别开车。
【第五招: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去年中秋啃螃蟹把虫牙硌着了,半夜三点抱着脸嗷嗷叫,还是当赤脚医生的舅姥姥支招:生石膏30克煮水漱口,含一口在痛点那边,辣得眼泪哗哗流,但十分钟就不疼了,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相当于古代的"甲硝唑",杀菌消炎一级棒,不过这玩意儿太猛,可不敢直接喝下去。
说了这么多,肯定有人要问:这些方子安全吗?实话实说,中药讲究辨证施治,好比同样的咳嗽,有人是受寒,有人是上火,吃错药可能适得其反,建议大家第一次尝试时:
- 剂量减半,观察反应
- 孕妇、哺乳期慎用
- 慢性病患者别自行停药
- 过敏体质要做斑贴试验
现在年轻人流行喝奶茶续命,殊不知保温杯里泡点中药材才是真养生,我家冰箱常备着分装好的药材包,随抓随煮特别方便,如果疼得满地打滚,还是赶紧去医院,这些偏方顶多算个应急锦囊,对了,你们试过哪些有效的止痛土方?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说不定下一个民间高手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