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野草变宝",这话一点不假,上周去郊外采风,偶然拍到一株毛茸茸的青色草药,发在朋友圈竟引来好几位中医师留言,仔细一问才知道,这不起眼的"春草"竟是传承千年的祛湿良药——茵陈,今天咱们就借着这张实拍图,聊聊藏在野草里的养生智慧。
【认准特征:三月茵陈四月蒿】 大家看图里这株泛着白毛的矮株植物(展示细节图),叶片细碎如羽毛,茎秆嫩得能掐出水,老辈人常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了当柴烧",说的就是这种菊科植物的采集时令,清明前采收的叫"绵茵陈",药效最佳;等到抽穗开花就成了蒿草,只能当柴火烧。
【祛湿退黄有奇效】 别看这野草貌不惊人,却是肝病患者的福音。《神农本草经》早有记载,茵陈"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去年邻居王叔肝炎复发,皮肤黄得吓人,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这味药,抓一把茵陈煮水,看着清亮的淡黄色茶汤,喝上一周,眼白上的黄渍真就淡了。
【厨房里的养生方】 新鲜茵陈采回来,清水洗净焯烫半分钟,苦味就去掉了大半,最经典的吃法是拌鸡蛋液煎饼,清香微苦特别开胃,我试过用它炖鲫鱼汤,鱼肉吸饱了草药的香气,汤头泛着淡淡的金黄,据说这搭配利湿效果加倍。
【使用讲究多】 虽说是好东西,但用量可不能贪多,中药房抓来的茵陈每天不超过15克,煮水当茶喝就行,体质偏寒的人要慎用,最好搭配几片生姜中和寒性,孕妇千万别碰,这可是我咨询过三位大夫得来的忠告。
【鉴别小窍门】 市场上干的茵陈分两种:带白毛的"绵茵陈"药效足,价格稍贵;暗绿色的"茵陈蒿"年份老,效果差些,买的时候捏一小撮闻闻,清香带苦的是好货,要是有酸腐味千万别要。
最后说个有意思的发现:这茵陈在南方叫"白蒿",北方称"因尘",都是取其拂去尘埃之意,下次清明扫墓,不妨在田埂上寻几丛带露水的嫩苗,算是大自然馈赠的护肝茶,不过切记别乱采路边绿化带的,农药残留伤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