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街坊邻居说起"大花"泡茶喝,去火气效果特别好,可每次问到药店老板,人家都说"大花"是民间叫法,学名叫金银花,这中药材的名字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明明开的是白花带点黄芯,咋就成"金银花"了?今儿咱就来唠唠这味被叫做"大花"的神奇草药。
从"忍冬"到"大花"的千年传承 要说这"大花"的来历,得先从它本名说起,这植物学名忍冬,耐寒性强,冬天叶子都不凋零,所以才得名"忍冬",到了春夏之交,藤条上对生着两朵花,初开时雪白透亮,过几天转成金黄,活脱脱就是金银相映,这才有了"金银花"的雅称,在北方有些地方,老百姓看它花朵比一般野花大些,就直接叫"大花",倒是形象得很。
祛火神器的真面目 别看这花儿娇俏,本事可不小,前阵子我嗓子疼得厉害,老中医给开了个方子,里头就有这"大花",拿开水一泡,清香扑鼻,喝下去凉丝丝的,当天嗓子就松快多了,后来才知道,这花性甘寒,专治外感风热、咽喉肿痛,像咱们平常熬夜上火、口腔溃疡,抓一把泡茶比吃消炎药还管用。
厨房里的养生法宝 别以为"大花"只能入药,懂行的主妇都拿它当调料,记得去年去山东朋友家,正赶上他们晾晒金银花,女主人随手抓把撒在烙饼里,再卷上大葱黄瓜,咬一口满嘴花香,后来才晓得,这花不仅能清热,还能给饭菜添股自然香气,现在超市里卖的金银花露,其实就是把这花儿蒸馏出来的原液,夏天冰镇后喝特别败火。
真假"大花"辨别术 市面上打着"大花"旗号的药材不少,但真正道地的还得看产地,河南封丘、山东平邑这些地方产的才是上品,花朵完整,颜色自然,要是碰到颜色过于鲜艳的,八成是硫磺熏过的,正宗的干花捏着柔软,闻着有淡淡甜味,我上次在旅游区买的"特级金银花",泡出来发酸,后来才明白是陈年旧货翻新的。
老祖宗留下的搭配智慧 单用"大花"泡茶已经够好,但要发挥最大功效,还得讲究配伍,像我奶奶以前总在端午节采些新鲜金银花,和菊花、枸杞一起晒干,说是"明目三宝",现在中医院开的方子里,常把它和连翘、薄荷搭档,专门对付风热感冒,有意思的是,这花跟红枣冰糖很合拍,煮出的茶饮既去火又不会太寒凉,特别适合体质偏虚的人。
使用时的讲究 虽说"大花"好处多,但也不是人人适合,有次看邻居阿姨天天拿它当茶喝,结果喝得手脚发凉,原来这花性寒,脾胃虚寒的人喝多了会伤阳气,正确做法是:取3-5克干花,用80度温水冲泡,每天不超过两次,要是新鲜采摘的,最好蒸熟晒干再用,不然容易闹肚子,孕妇和经期女性更要慎用,这点千万记住。
现代研究的新发现 别小看这传统药材,现在科研发现它含绿原酸、木犀草苷等成分,抗菌消炎效果显著,前几年流感高发期,有医院就用金银花提取物做雾化治疗,据说退烧速度比西药还快,不过咱们自己用的话,还是传统的泡茶、煮汤最稳妥,毕竟老法子经过千百年验证,安全第一。
储存有窍门 买回来的"大花"要是存不好,很容易发霉变质,我试过各种方法,最好用的还是铁罐密封,先把花摊开在阴凉处晾干水分,然后装进干净铁罐,放在冰箱冷藏室,这样能保持一年不坏,随用随取,要是发现花朵变色、有异味,千万别心疼,直接扔掉最保险。
文化里的"大花"印记 翻翻古籍,这花儿出现的频率可不少。《本草纲目》里就说它能"治一切风湿气",李时珍还真会找宝贝,古代文人也爱拿它作诗,杨万里那句"忍冬含笑非争艳,独守清心待岁寒",把金银花的品格写得透彻,现在有些地方婚俗,新房里要摆金银花,取意"鸳鸯同心,百年好合",倒也是个美好寓意。
走出国门的中国宝藏 这两年国外突然流行起"chinese honeysuckle tea",说的就是咱们的金银花茶,很多华人超市的货架上,包装精美的金银花产品价格翻了好几倍,其实想想也不意外,这天然抗生素不含化学添加,对抗现代文明病正好,只是希望商家别光盯着赚钱,把品质把控好才是正经。
说了这么多,大家该明白"大花"到底是何方神圣了吧?下次看见这朵朵相依的金银花,可别只当它是普通野花,不过话说回来,再好的东西也得对症用,真有不舒服还是要找大夫瞧过才踏实,毕竟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讲究的就是个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