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疝气这个毛病,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得开刀",其实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藏着不少对付疝气的好法子,我邻居王叔前年腹股沟鼓包,医院建议手术,他硬是靠喝中药调好了,现在天天在公园跟人打太极呢,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能让疝气"乖乖回家"的中药妙招。
【先搞懂啥是疝气】 说白了就是肚子里的器官从缝隙里漏出来了,好比衣服兜破了洞,口袋里的鸡蛋总往外掉,西医叫它"脱出",中医归为"狐疝"范畴,站着咳嗽时鼓包,躺下又消失,这种反复折腾最磨人,西医除了手术就是戴疝气带,中医却能从内到外调理整个"口袋"的弹性。
【这些中药方子很管用】
-
荔枝核煮酒:老辈人传下的土方子,抓一把荔枝核捣碎,泡在50度以上的白酒里密封两周,每天早晚喝一小盅,酸涩的酒液顺着喉咙下去,暖烘烘地直冲丹田,这法子特别适合受凉加重的寒疝,喝完打个嗝都是带着酒香的热气。
-
橘核丸改良版:药店买现成的橘核丸,搭配着炒热的盐袋敷肚脐,咸津津的粗盐隔着艾绒布袋,在中极穴来回滚,烫得额头冒汗却不难受,有个出租车司机大哥就是这么治好的,现在跑夜班都不犯病了。
-
当归生姜羊肉汤:会吃比会吃药更重要,每周炖两次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补血,生姜驱寒,羊肉暖中,有位中学老师坚持喝了三个月,原本核桃大的鼓包缩成了小葡萄干,记住要撇净浮沫,喝汤吃肉才有效。
【外敷偏方有讲究】 说个冷知识:很多中药外敷比内服见效快,试过把吴茱萸磨粉调醋,摊在纱布上贴关元穴吗?刚贴上火辣辣的,半小时后整个小腹都松快了,不过皮肤敏感的要当心,有人敷完起红疹,就得赶紧停。
还有用蓖麻仁捣烂掺面粉做饼,晚上睡前贴在涌泉穴,这招专治爱哭闹的小娃娃疝气,隔壁陈姐家孙子就是这么治好的,小家伙现在满地跑着追球,小肚子平平的。
【针灸穴位有门道】 扎针这事得找靠谱大夫,但咱们可以记几个关键穴位,气海穴是必扎的,就像给气球打气口加固,配上太冲穴疏肝理气,三阴交调补肝肾,有次看老中医扎针,银针颤巍巍地立在肚皮上,活像排兵布阵。
【日常养护要注意】 治好了也别大意,保养才是硬道理,忌吃冰西瓜、冷饮这些寒凉物,免得腹腔受寒收缩,便秘使劲会加重疝气,多吃红薯燕麦促排便,教大家个提肛小动作:站着看电视时,悄悄收缩肛门,每秒一次,练五分钟就能增强盆腔肌肉。
最后提醒一句,中药调理得像炖老火汤,急不得,一般得坚持两个月以上,配合艾灸效果更好,要是鼓包卡住回不去,疼得直不起腰,千万别硬扛,赶紧去医院,毕竟中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