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养生正当时!这样吃中药比喝奶茶还香

一归堂 2025-04-25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妈,这碗黑乎乎的东西真有白开水好喝?"刚下班的晓妍看着灶台上咕嘟冒泡的砂锅,皱着鼻子往后退,李阿姨笑着舀起一勺深褐色的汤药:"傻丫头,这可是老祖宗传了千年的秋季养生秘方!"

秋燥来袭,身体悄悄在报警 最近写字楼里喷嚏声此起彼伏,空调房里待久了,喉咙干得像吞了仙人掌,中医说"秋气通于肺",这时候特别容易口干舌燥、皮肤起屑,隔壁王叔天天抱着保温杯喝枸杞菊花茶,结果越喝越上火,这就是典型的"乱补"后遗症。

老中医常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像给干燥的土地浇灌甘露,前几天去中医院,看见抓药窗口排起长队,当归、党参、麦冬这些药材整整齐齐码成小山,张大夫边称药边叮嘱:"秋补要像熬粥,文火慢炖才见效。"

藏在厨房里的养生密码 那天路过菜市场,发现卖百合的阿婆生意特别好,银丝百合煮粥确实清爽,配上几颗剥好的栗子,红楼梦》里贾母最爱的甜汤,不过要论滋补界的扛把子,还得数山药排骨汤,周末去农家乐,老板神秘兮兮端出砂锅:"这可是用焦作铁棍山药炖的,姑娘喝了气色准变好!"

办公室小刘最近迷上"中药咖啡",拿黄芪枸杞泡美式,其实真正懂行的都在煮酸梅汤——乌梅配山楂,加块陈皮,冰镇后比奶茶店的网红饮品更解腻,有次在老字号药铺看见个有意思的景象: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拿着方子买西洋参,转头就遇见染着蓝发的年轻人在问阿胶糕配方。

进补避坑指南请收好 千万别学公司小陈,听说秋梨膏润肺,连着喝掉半罐,结果拉肚子跑了好几趟厕所,中医讲究"虚则补之",实热体质乱补反而伤身,有次碰见中医院退休的周院长,他指着广场上跳操的大妈说:"瞧见没?人家穿着针织衫,你穿短袖,这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同事小林更搞笑,把人参当零食嚼,结果晚上兴奋得睡不着,其实像太子参、党参这些平补药材,最适合日常食补,上周参加养生讲座,老师现场演示做固元膏,阿胶融化时满屋飘香,但特别强调:"脾胃虚弱的先吃山药米糊打底!"

跟着老祖宗智慧过日子 翻翻《饮膳正要》,古人秋天讲究"减辛增酸",现在超市里的秋梨膏、蜂蜜柚子茶,不就是古代"五汁饮"的现代版?有次去拜访百岁老人,发现她每天早晨用桂花蜜冲服三七粉,玻璃罐里装着的中药材比化妆品还精致。

最有意思的是社区组织的"晒药箱"活动,家家户户摆出祖传的紫砂药罐,王大爷的龙头煎药壶最有派头,他说这叫"文武火候各有道",现在年轻人流行带中药奶茶,红枣桂圆茶配烤红薯,成了街头新时尚。

这些细节决定养生成败 记得去年霜降那天,中医馆门口排长队贴三伏贴,其实日常食补更重要,就像给手机每天充点电,有次看中医号脉,老师傅边把脉边问:"最近熬夜了吧?"吓得我赶紧把保温杯里的冰可乐换成姜枣茶。

公司前台小妹妹最有创意,把中药渣做成香囊,整个办公室都弥漫着淡淡的艾草香,不过要提醒各位,抓药记得看产地,就像买菜要挑新鲜,同仁堂的伙计说:"山西的党参甘甜味正,就像水果要吃当季的。"

夜幕降临时,整座城市都飘着中药香,晓妍终于端起砂锅里的汤药,轻轻吹着热气:"原来秋天的味道,是温润的甜啊。"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着千年不变的养生智慧,这个秋天,不妨从给自己煮碗应季的中药羹开始,毕竟照顾好身体,才是对季节最大的尊重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