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中药铺里,总能看到一捆捆晒干的叶子挂在墙上,有的翠绿如新,有的灰白似霜,你可别小看这些叶子,它们可是中医眼里的"隐形宝藏",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种常见的叶类中药,看完你会发现,原来路边不起眼的叶子都是养生高手!
桑叶——蚕宝宝的"食堂"也是人类的药房
说起桑叶,养过蚕的朋友最熟悉,其实这肥厚的叶子还是中药界的"凉茶王",老中医常说"人参补气,桑叶清火",它性寒味甘,像春天里的一阵细雨,能把肺里的燥热浇灭,上火嗓子疼?抓几片晒干的桑叶煮水,咕嘟咕嘟喝下去,喉咙立马清爽,更妙的是,它还是个天然的"祛斑膏",捣碎了敷脸,对黄褐斑有奇效,不过体寒的朋友要少吃,就像冰淇淋好吃也不能天天啃一样。
荷叶——既能当伞又能减肥的"轻身仙子"
夏天去池塘边溜达,随手摘片荷叶顶在头上,比太阳帽还管用,这圆圆的莲叶可不只是好看,人家还是消脂减肥的高手。《本草纲目》里写着它能"生发元气,散瘀血,消水肿",现在科学发现它含的荷叶碱能分解脂肪,想瘦身的朋友不妨试试自制荷叶粥:米粥快煮好时放片干荷叶,焖五分钟再揭盖,满屋都是荷塘月色的清香,不过孕妇要避开,这"轻身"效果太猛可不好。
艾叶——端午门前挂的"保镖队长"
每年五月五,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艾草,这可不是单纯应景,艾叶自带特殊的香气,蚊虫闻到就躲得远远的,比化学驱蚊剂健康多了,女性朋友更该记住它,古时候姑娘出嫁前要用艾叶水泡澡,寓意"辟邪除晦",现在我们知道它是温经止血的良药,痛经时用布包着艾灸,热气透过皮肤直抵丹田,比暖宝宝管用多了,不过艾叶性温,上火长痘时千万别拿它泡脚,小心火上浇油。
侧柏叶——白发变黑的秘密武器
公园里那棵歪脖子柏树,叶子摘下来揉碎能闻到淡淡的涩味,这就是治白发的宝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专门记载它"烧取汁涂头,黑润眉发",现在药店卖的侧柏叶多是煎汤外洗,每周两次泡头发,坚持三个月,白头发真能慢慢转黑,但要注意新鲜叶子才有活性成分,晒干后的效果会打折,就像蔬菜放久了营养流失是一个道理。
淡竹叶——给心火装个"抽风机"
名字带"淡"却不是竹子,这种野草长得像麦穗,叶子细长青翠,心烦失眠的时候,抓一把煮水喝,就像给心里的小火苗泼了盆凉水,它能利尿通淋,专治小便发黄刺痛,特别是夏天啤酒喝多了导致的"火烧尿路",不过这叶子性寒,脾胃虚的人喝了容易拉肚子,相当于给你的肠胃开了台电风扇,吹得太久可受不了。
紫苏叶——厨房里的万能药箱
吃螃蟹总要配姜醋,其实加几片紫苏叶更妙,这种带着特殊香气的叶子能解鱼蟹毒,还能治疗风寒感冒,记得小时候着凉了,奶奶总会煮碗紫苏粥:大米煮开花后撒一把切碎的紫苏叶,焖到汤汁变紫就能喝,喝完盖上被子发汗,感冒症状能好大半,不过它含有挥发油,煮久了香味跑光就没效果了,得像泡茶那样现煮现喝。
枇杷叶——咳嗽克星的毛茸茸秘密
每次路过水果摊看到金黄的枇杷果,就想起它背后那些毛绒绒的叶子,这层绒毛可大有用处,能像吸尘器一样吸附呼吸道的痰液,老烟枪咳嗽痰多,用蜂蜜炼制过的枇杷露最管用,不过新鲜叶子要刷掉绒毛才能用,否则像吃了钢丝球一样扎嗓子,现在药店卖的多是蜜炙过的,甜甜的味道小孩子也不抗拒。
薄荷叶——随身携带的"清凉小空调"
办公桌上养盆薄荷,困了掐段茎叶嚼一嚼,瞬间满嘴冰凉,这种遍地生长的香草其实是味中药,能疏风散热、清利头目,夏天用开水泡薄荷,加冰糖冷藏,比冰镇可乐还解暑,但它实在太"冷"了,体质虚寒的人喝了容易肚子疼,就像冬天光脚踩地板——凉快是凉快,可不能贪多。
这些叶子虽好,但使用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辨清楚品种,有些野草长得像中药却是有毒的;第二要控制用量,过犹不及;第三特殊人群(孕妇、儿童、病人)最好问过医生再吃,下次逛菜市场看见这些叶子,可别再当成普通青菜了,它们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绿色药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