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啊,一到四十五六岁,是不是总感觉身体像坐过山车?一会儿突然浑身冒火似的燥热,脸通红得像煮熟的虾子;刚换的衣服没一会儿就被冷汗浸透;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又开始做乱七八糟的梦……这些折腾人的毛病,十有八九是更年期找上门了!今天咱们就唠唠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医智慧,怎么帮咱们平稳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为啥更年期这么难熬?中医给你讲明白
中医看问题讲究追根溯源,在中医眼里,女人的月经就像月亮绕着地球转一样有规律,全靠肾气充足、天癸充盈维持着,到了七七四十九岁左右,肾里的精血慢慢变少,就像水库蓄水量不足,身体的阴阳平衡就开始晃悠了,这时候最常见的就是阴虚火旺——想象一下锅里的水快烧干了,锅底肯定焦糊冒烟对不对?人就会出现五心烦热(手心脚心胸口都觉得烫)、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这些症状,有些姐妹还会觉得嗓子干得冒烟,喝水也不解渴,这都是阴液亏虚的表现。
当然也有反过来的情况,有的姐妹明明怕冷得很,手脚冰凉还老是拉肚子,这属于阳虚体质,还有的人整天闷闷不乐,动不动就想哭鼻子,这是肝郁气滞在作怪,所以中医调理特别讲究辨证施治,可不是随便抓把药就能解决问题的。
古方今用:这些中药帮你灭火降温
说到具体怎么调,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吃药问题,中医对付更年期综合征可是有成套的组合拳,最常用的基础方叫二仙汤,里面藏着仙茅、仙灵脾这两味神仙草,专门补肾阳;配上知母、黄柏清虚热,当归养血活血,巴戟天温补肾阳,这个方子就像给身体装了个恒温调节器,既能补足渐渐枯竭的肾精,又能平息上蹿下跳的虚火。
要是你属于典型的阴虚火旺型,医生可能会开六味地黄丸加减,别以为这就是普通的补肾药,加上浮小麦、牡蛎这些收敛止汗的药材,对付夜间盗汗特别管用,记得有个患者跟我说,她吃了半个月,终于能睡整觉了,床单再也不用天天换了。
对于情绪波动大的姐妹,逍遥散绝对是个宝,柴胡疏肝理气,白芍柔肝养血,茯苓健脾祛湿,薄荷清香醒脑,很多喝过的人都说,喝完心情莫名开朗,好像压在心里的大石头被挪开了,要是再加上合欢皮、玫瑰花泡茶,安神解郁的效果会更好。
扎针也能治病?试试神奇的针灸疗法
除了喝苦口良药,中医还有很多不动声色的调理办法,针灸就是其中之一,有经验的大夫会在你的手腕内侧找到内关穴,脚踝往上四指宽的位置找到三阴交穴,这两个穴位堪称女性健康的守护神,再配合关元穴补元气,太溪穴滋肾阴,每周扎两三次,坚持一个月下来,很多人会发现烦躁的情绪缓和多了,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艾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对那些怕冷畏寒的阳虚体质,拿着艾条在肚脐下的气海穴、腰后的命门穴熏一熏,温热的感觉顺着经络往全身走,整个人都会暖洋洋的,不过要注意别烫伤皮肤,最好找专业的中医师操作。
厨房里的养生经:吃对这些很重要
其实最好的调理就在一日三餐里,推荐给大家几款家常食疗方:莲子百合粥最适合失眠多梦的人,莲子芯虽然苦却能清心火,百合润肺安神;枸杞桑葚代茶饮,每天抓一小把泡水喝,滋补肝肾还不上火;甲鱼汤更是滋阴圣品,加点黄芪党参一起炖,气血双补。
饮食上要特别注意避开辛辣油炸的食物,火锅烧烤暂时戒掉吧,甜食也要少吃,尤其是巧克力奶油蛋糕这些,吃多了容易生痰湿,反而加重身体负担,多吃些银耳、山药、黑芝麻这些黑色食物,它们都是天然的补肾佳品。
生活起居的小窍门
作息规律比吃什么药都重要,尽量在晚上十一点前睡觉,这个时候胆经当令,好好休息才能养足阳气,白天适当运动出汗没问题,但别在大太阳底下暴晒,八段锦、太极拳这些舒缓的运动特别适合,既能活动筋骨又不会太耗气。
情绪管理也不能忽视,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妨试试深呼吸,或者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喊几声发泄出来,实在难受的时候,闻闻柑橘类水果的香气,橙子皮剥下来放枕头边,芳香疗法有时候比吃药还灵验。
说到底,更年期不是病,而是人生阶段的自然过渡,中医的智慧在于顺应身体的变化节奏,该补的时候补,该泄的时候泄,帮着身体重新建立新的平衡,与其硬扛着熬日子,不如主动调理,让自己舒舒服服迎接人生的新阶段,毕竟,健康快乐的中年时光,才是晚年幸福生活的根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