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60字)
最近总听老中医念叨"焦三仙",查资料才发现里头竟藏着个低调的养生宝藏——菜菔子,这个听着像化学名词的东西,其实是咱们天天见的白萝卜籽,别看它灰扑扑不起眼,从消食导滞到调理气机,浑身都是宝,今儿咱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个藏在厨房里的中药高手。
菜菔子到底是何方神圣?
菜菔子就是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南北方叫法不一样,北方喊"萝卜籽",南方多称"莱菔子",别小看这些黑褐色的小颗粒,《本草纲目》里早有记载:"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这就是个能上能下的全能型选手。
新鲜采收的种子要经过晾晒、搓揉、筛净杂质才能入药,老药工常说"逢子必炒",生的偏于涌吐痰涎,炒过的才主消食导滞,现在药店里常见的多是炒制品,闻着有股特殊的香气,嚼起来微微发苦。
五大养生本领惊艳众人
-
肠胃清道夫
要说最拿手的本事,当属解决"吃多了"的问题,过年时家家户户炖肉,总会撒把萝卜籽在汤里,既能去腥又能防积食,现代研究显示,它含的芥子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分解脂肪,记得去年春节聚餐后胃胀,奶奶煮了碗焦三仙水(山楂、神曲、莱菔子),喝下去没多久就舒服多了。 -
呼吸道守护者
咳嗽痰多时,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常能见到它,特别是那种黄黏痰卡在喉咙的感觉,炒莱菔子配杏仁、贝母特别管用,前阵子换季感冒,嗓子里像糊了层胶水,用三颗莱菔子捣碎泡蜂蜜水,连喝两天痰就化开了。 -
气滞救星
很多女同胞经期前胸胁胀痛,这多是肝气郁结,菜菔子能行气解郁,配上玫瑰花、陈皮泡茶,比捶背管用多了,我爸年轻时爱生闷气,姥姥就用布包炒热的莱菔子给他敷胸口,说是能让憋着的气"找到出口"。 -
解毒小能手
不小心吃了变质食物,肚子疼得打滚时,老辈人会用生莱菔子粉冲服,去年同事误食冷藏西瓜闹肠炎,我用这个方法给她应急,果然没半小时就缓解了,不过要注意,生用容易催吐,体虚的人要慎用。 -
三高克星
现代研究发现它含有的硫苷类物质能调节血脂,社区王医生推荐过个小方子:炒莱菔子10克+决明子5克,每天泡水喝,坚持两个月,甘油三酯居然降了不少,当然具体用量还是得遵医嘱。
居家使用有诀窍
• 消食茶饮:炒莱菔子10克+炒麦芽15克,沸水焖泡代茶,适合饭后腹胀
• 止咳良方:莱菔子9克捣碎,加冰糖炖梨,对付燥咳特别灵
• 泡脚秘方:气滞失眠时,用30克莱菔子煮水兑温水泡脚,能引气下行
需要注意的是,莱菔子虽好但不可贪多,它毕竟属于耗气类药物,像孕妇、气血虚弱者要少用,最好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搭配其他药材。
药房故事见证神奇
上个月陪邻居李婶去看中医,她常年便秘靠泻药度日,老大夫给她开了包含莱菔子的方子,特别嘱咐要"生炒各半",原来生品升气通便,炒品降气消食,两者配合就像给肠道装了双向调节阀,两周后再见面,李婶脸上愁云散了大半。
这个藏在厨房角落里的小东西,承载着千年食疗智慧,下次削萝卜别再随手扔籽了,晒干收起来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场,任何养生法门都要因人而异,用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毕竟咱们追求的是细水长流的健康,不是猛药急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