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到身边朋友抱怨"心里堵得慌""晚上睡不着觉",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毛病,其实老祖宗早就看透了这些"心病",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说过:"心者,君主之官",把人的精神状态和五脏六腑的关系讲得明明白白,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咱们祖传的中药箱里,藏着哪些治愈现代人"心病"的良方。
【一】心病到底是咋来的? 现在人常说"压力山大",这在中医眼里可是实实在在的致病因素,有个快递小哥跟我说,每天送200个件,吃饭都在电动车上解决,半夜总感觉胸口发紧,这不就是典型的"思虑过度伤脾,脾虚则心神失养"吗?白领们天天盯着电脑,颈椎僵硬得像铁板,这叫"久坐伤气",气血不畅自然心烦意乱。
最典型的是35岁的王姐,公司中层管理,天天应酬喝酒,去年开始整夜失眠,吃安眠药都不管用,中医给她把脉发现,舌尖红得吓人,舌根厚腻——这是典型的心火旺加痰湿重,说白了就是心事压着喘不过气,又整天胡吃海喝造成的。
【二】中药治心病有啥绝招? 别以为中药都是慢郎中,关键要对症下药,拿王姐这个例子来说,医生给她开了个经典方子:黄连3克、肉桂2克,两味药煮水喝,这叫"交泰丸",黄连清心火,肉桂引火归元,就像给烧烫的锅炉加了个降温阀,才喝三天,她就惊喜地发现能睡满4小时了。
对付心慌心悸,酸枣仁绝对是宝藏,有位高三老师备考期间总感觉心脏突突跳,用酸枣仁15克捣碎泡茶,早晚各一杯,两周后症状明显减轻,这小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安神界的"老戏骨",《神农本草经》里都夸它"主烦心不得眠"。
【三】厨房里就能找到的"心药" 说到食补,广东人最会养生,有次去潮汕出差,看见当地人用猪心炖茯苓,问起来才知道,这汤专治心神不宁,加点红枣枸杞,既能补血又不会上火,做法也简单:猪心半个切块焯水,茯苓15克浸泡半小时,所有材料丢进砂锅慢炖2小时,出锅前撒盐就行。
上班族最适合的是甘麦大枣汤,甘草5克、浮小麦30克、大枣6颗,煮水代茶饮,这方子出自《金匮要略》,专门对付更年期综合征的心烦失眠,有个邻居阿姨坚持喝了两个月,原本动不动就冒汗、发脾气的毛病好了一大半。
【四】情绪垃圾要这样定期清理 光靠吃药可不够,中医讲究"形神共养",每天下午三点,不妨学学古人的"午时小憩",哪怕闭目养神十分钟,还有個简单动作特别管用:双手搓热捂住胸口,顺时针揉按36圈,再逆时针转36圈,这可是八段锦里的"调理心肺"式,特别适合长期伏案工作的人。
有个IT工程师教我个妙招:工作压力大时就闻薄荷精油,中医认为薄荷性凉通窍,能疏散郁结之气,他办公桌上常年摆着薄荷盆栽,累了就揪两片叶子搓手心,提神醒脑效果堪比咖啡,还没有副作用。
【五】这些坑千万别踩 有人听说柏子养心丸好,就自行买来当保健品吃,结果出现拉肚子的情况,这是因为没搞清楚体质,柏子仁润肠通便,本来就大便稀溏的人吃了反而伤身,所以用药前最好找中医师把把关,别把"补心"变成"伤心"。
还有些人追求速效,把三七粉当救命仙丹,殊不知三七虽能活血化瘀,但性温易耗气,有位健身教练连续吃三个月,结果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后来停服改喝西洋参茶,才慢慢调养回来。
上个月参加同学聚会,发现大家都在悄悄吃中成药,有人随身带着逍遥丸,有人包里揣着天王补心丹,其实与其盲目跟风,不如记住这个原则:心病要用心药医,更要懂得给心灵松绑,就像家里那盆绿萝,你越是精心照料,它长得越茂盛;人心也是同样道理,用中药调理的同时,别忘了给灵魂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