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碎的中药饮片名称有哪些?这些常见药材处理技巧要知道

一归堂 2025-04-25 科普健康 1603 0
A⁺AA⁻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药饮片那些事儿,平时去药店抓药,总能看到店员拿着小锤子敲敲打打,或是用研磨器处理药材,您可能纳闷过:为啥有些中药要捣碎?哪些药材需要特殊处理?今天就带您揭开这背后的门道。

先说说啥是中药饮片,这就是经过加工炮制的中药材,切成片、段、块、丝等形状,方便咱们煎汤、泡水或者直接食用,不过有些药材天生"皮糙肉厚",整颗用效果大打折扣,这时候就得动动脑筋了。

首当其冲的要数红枣,这红彤彤的小家伙看着可爱,但直接煮水时你会发现——枣皮浮在水面,果肉沉底,有效成分根本析出不均匀,老药师都会叮嘱:去核后剪开或捣碎再用,就像给红枣松绑,让它在热水里尽情释放营养。

再说说枸杞子,这浑身布满褶皱的"小红宝石",整颗泡茶时总在杯底偷懒,用擀面杖轻轻压碎后再泡,您会发现汤色明显变浓,那股淡淡的甜味也更醇厚,不过记得手下留情,压成粉就失去趣味了。

罗汉果可是个"硬骨头",整个丢进锅里,那层硬壳就像穿盔甲的武士,任你烈火炖煮,有效成分都躲在里面不出来,聪明人会把它掰成小块甚至捣碎,让果肉里的甜苷充分融进汤汁,不过注意别捣太碎,不然喝汤时满嘴渣滓可就尴尬了。

决明子这黑溜溜的小颗粒,整颗泡茶只能看它在水中跳舞,用蒜臼子捣碎后,那股青草香瞬间迸发,降压降脂的效果也更好发挥,不过这玩意性寒,肠胃不好的可别贪杯。

薏米煮粥前最好先炒黄捣碎,很多人不知道,生薏米性偏凉,炒过后反而温和健脾,捣碎后的薏米更容易煮烂,和着山药泥给老人孩子吃,既祛湿又养胃。

豆类家族更是捣碎界的常客,黄豆、黑豆要打豆浆,提前泡发后稍微压裂,能让机器打磨更充分,赤小豆煮汤前捣开,不仅能缩短熬煮时间,还能避免"吃豆不见豆"的尴尬。

百合、莲子这类"睡美人",泡发后一定要撕开或压碎,特别是干莲子,外壳硬得像小盾牌,不处理妥当,炖品里永远漂着几颗顽固的"钉子户",用刀背轻拍两下,美味立马释放。

川贝母这种贵细药材,药店通常会帮我们碾成粉,但如果是整颗的松贝或青贝,回家后还是建议用纱布包着敲碎,这样既能控制粗细度,又不会损失昂贵的药粉。

茯苓块看着朴实,却是捣碎界的隐藏高手,整块煮汤像在玩捉迷藏,掰成小方块或压成粗粉,药效才能完全融入汤水,搭配薏米、山药煮四神汤时,这个步骤可不能省。

说到捣碎工具,各有各的门道,传统中药铺用的铜冲钵最适合硬质药材,比如三七、延胡索这类根茎类,家用的话,蒜臼子对付枸杞、山楂正合适,要是量大面广的豆类、果仁,料理机的点动功能最方便,但千万别贪多,每次搅打5秒就歇手,否则直接变粉末可就坏了。

这里教您几招实战技巧:处理含油脂的药材(比如杏仁、桃仁)时,下面垫张吸油纸,免得捣得满桌子都是油渍;粘性大的药材(如熟地黄、桂圆肉)可以先放冰箱冷冻半小时,硬邦邦的状态最易操作;带绒毛的药材(如枇杷叶、艾叶)建议装袋拍打,不然碎毛满天飞够您呛的。

最后提醒一句,不是所有药材都适合捣碎,像人参、鹿茸这类贵重药材,切片比打碎更利于保存有效成分,矿物类药材(如石膏、龙骨)本身就该先煎,捣碎反而影响药效,最保险的做法是抓药时多问一句,回家处理前仔细看看药师有没有特别标注。

现在您知道为啥中药房总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了吧?这看似简单的捣碎学问,实则藏着千百年积累的用药智慧,下次看到这些药材时,不妨动手试试,说不定能让您家的药膳香气更浓三分呢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