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最近愁眉不展,逢人就念叨:"这鬼天气,膝盖疼得不敢弯!"原来他年轻时当货运司机落下病根,每到梅雨季节关节就像泡在冰窟里,去医院抓药时,老中医开的方子里总有个叫"夏天无"的药材,连着喝了半个月,疼痛竟神奇地缓解了。
其实像老张这样受风湿骨痛折磨的人不在少数,特别是南方潮湿地区的朋友深有体会,不过今天要说的重点不是"夏天无",而是那些与它功效相近的"兄弟姐妹"们,这些祛风除湿的中药个个身怀绝技,关键时刻能帮大忙。
防己:关节肿胀的"消肿王" 在浙江一带的中药房,防己总是摆在显眼位置,这种长得像圆柱体的药材最擅长对付晨僵现象,很多患者形容吃三天就能明显感觉手指关节灵活了,不过要特别注意,防己分为汉防己和木防己,汉防己利水强,木防己祛风湿更优,抓药时可要问清楚。
威灵仙:游走性疼痛的克星 记得邻居王阿姨去年脖子突然转不动,整个右臂像过电似的刺痛,老中医给她开了威灵仙煮鸡蛋的偏方,没想到连着敷了五天,居然能慢慢转头了,这种带绒毛的药材特别擅长疏通经络,对那种串着疼的风湿效果尤其明显。
徐长卿:藏在野草丛中的止痛高手 每次去山里采蘑菇,村口刘大夫都叮嘱要认准徐长卿,这种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根部晒干后煎水擦洗患处,对付跌打损伤特别灵验,去年表弟打篮球崴脚,用新鲜徐长卿捣碎敷上,第二天就能拄拐上学了。
秦艽:退虚热的温柔卫士 有些风湿病人到了傍晚就低烧,手脚心烫得睡不着,这时候秦艽就派上用场了,它不像西药伤胃,温和地帮你把虚火往下引,建议搭配红枣炖汤,连续喝一周,晚上盗汗的情况会明显改善。
豨莶草:民间相传的"铜筋铁骨草" 在皖南山区,老人们常说"筋骨疼,找猪膏",这里的猪膏不是指猪油,而是豨莶草的别称,这种路边常见的杂草,经过九蒸九晒后药效倍增,配上白酒擦拭关节,坚持一个月能让老寒腿轻松不少。
海风藤:沿海人家的祛湿法宝 住在渔村的表舅妈有个祖传方子:每年三伏天用海风藤煮水泡澡,她说海边湿气重,这个土方法能让全身毛孔打开,把寒气逼出来,不过要注意泡完及时擦干,千万别吹冷风。
雷公藤:重症患者的最后防线 前几年隔壁陈叔类风湿发作,手指都变形了,最后是雷公藤控制住病情,不过这味药毒性较大,必须严格遵医嘱,现在药店都有炮制过的成品,安全性提高了很多,但孕妇千万碰不得。
木瓜:不只是水果这么简单 中医用的宣木瓜可不是超市卖的番木瓜,而是要选安徽产的皱皮木瓜,遇上阴雨天关节发沉,用木瓜片泡茶,再加点蜂蜜,酸酸甜甜很开胃,长期喝还能预防痛风发作,特别适合应酬多的商务人士。
川乌:千年传承的温热力量 在四川凉山州,家家户户备着川乌,这种乌黑发亮的根茎能驱散骨子里的寒气,但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传统方法是用童便浸泡七天才入药,现在多改用甘草解毒,切记必须先煎半小时再去渣,安全第一。
草乌:雪山脚下的生命火种 比起川乌,草乌的药性更猛烈些,藏区牧民常用它来泡药酒,抵御高原严寒,不过城里人使用要谨慎,最好配合当归、黄芪一起炖汤,既能中和药性,又能补气血两虚。
这些中药虽然各有妙处,但使用时要像对待老朋友那样了解它们的脾气,比如雷公藤不能久服,防己不适合肾虚者,而所有祛风湿药都要避开铁器熬煮,最重要的是找靠谱中医师辨证施治,毕竟每个人的体质就像指纹一样独一无二。
现在正值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如果您也像老张那样被关节疼痛困扰,不妨收藏这份中药清单,不过要记住,这些天然药材虽好,却不是立竿见影的止痛片,需要耐心调理才能见效,就像熬中药要文火慢炖,治病养生也是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