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乡间小路上,总能看到一排排笔直的白杨树像卫兵似的挺立着,记得小时候奶奶总说"白杨浑身都是宝",树皮晒干能入药,树枝能当柴火,就连飘落的叶子都能喂羊,最近整理老家阁楼时翻出个布包,里面全是晒得发白的卷状树皮,这才想起奶奶当年总用白杨树皮煮水治嗓子疼,没想到这看似普通的树皮,居然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大用处!
老祖宗留下的药方
在《中华本草》里白杨树皮可是正儿八经的中药材,人家有正名"白杨皮",中医讲究"以形补形",这白杨树长得直愣愣的,树皮入药自然就带着一股"生发之气",村里老人常说春天剥的树皮药效最好,这时候的汁液足,晒干后掰断还能看见丝状的纤维,闻着有股淡淡的青涩味。
我表姑就是用这树皮水治好了多年的风湿痛,她说每逢阴雨天关节酸痛时,就用砂锅熬树皮水熏洗患处,具体做法是取30克干树皮,加两碗水小火煎半小时,趁热先熏后洗,去年她把这方子教给邻居王婶,结果王婶的膝盖肿痛真的减轻了不少,不过要提醒的是,这种土方法适合轻度症状,严重的话还是得看医生。
现代研究的意外发现
前些年省农科院的专家到我们村考察,把白杨树皮拿去化验,结果发现里面含有特殊的黄酮类物质和鞣质,这些成分可都是宝贝,抗菌消炎效果比某些西药还温和,最有意思的是他们检测出树皮里的活性成分含量会随着树龄增长而升高,怪不得村里人都爱砍十年以上的老树取皮。
现在城里人流行喝养生茶,我们村晒的白杨树皮倒是成了抢手货,懂行的人会买回去切成细丝,和金银花、胖大海一起泡水喝,特别是开春时节,很多人上火导致嗓子哑,连喝三天树皮茶就能明显感觉喉咙清爽,不过要注意不能天天喝,毕竟属于凉性药材,喝多了容易肚子疼。
老一辈才知道的妙用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白杨树皮可是救命的宝贝,遇上有人拉肚子,老人们就会撕下一小块内层树皮,用瓦片烤焦研成末,冲水服下,这招对付轻微腹泻特别管用,原理相当于天然的止泻药,现在虽然医疗条件好了,但有些工地干活的师傅还是会备点树皮应急。
更绝的是治疗烫伤的土方法,把新鲜树皮捣烂取汁,混合少量香油,涂抹在烫伤处,村里张铁匠被铁水烫过两次,都是用这个方子处理好的,不过现在年轻人可能接受不了直接敷树皮,改良后的用法是把树皮炭化后碾粉,装在小瓶里备用。
使用时千万要注意
虽说是天然药材,但白杨树皮性质偏寒,脾胃虚寒的人要慎用,就像我邻居家小子体寒还猛喝树皮水,结果闹得胃疼住院,孕妇更是碰都不能碰,村里王寡妇当年不懂这个规矩,喝了树皮水差点出大事。
采集时间也有讲究,清明前后剥的树皮药效最佳,要选主干上两年生的枝条,用刀竖着划个口子,整块剥下来晒干,千万别图省事用开水煮,那样会把有效成分破坏掉,现在有些不良商贩为了卖相好看,用硫磺熏蒸树皮,这种发酸的树皮千万不能买。
这些年我们村靠着电商平台卖出不少白杨树皮,但销量最大的还是周边县市的老主顾,每次寄包裹时都会附赠手写的使用说明,毕竟这种土药材得讲清楚禁忌才放心,看着城里人开始关注这些传统药材,突然觉得奶奶留下的那些老布包,装着的不只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