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朋友说浑身不得劲,不是这儿酸就是那儿胀,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毛病,其实啊,咱们老祖宗早就看透了这类问题——八成是经络堵住了!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个厉害的古方"通经引经丸",这可是中医界流传上千年的"管道疏通剂"。
先给大家唠唠这方子的来头,翻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本宋代的医书,里头就藏着它的原型,当时主要用来治妇人血瘀导致的月经不调,后来经过历代医家改良,现在不仅能调月经,对现代人久坐出来的腰酸背痛、手脚冰凉也特别管用,说白了,它就像个智能导航,专找身体里堵塞的"交通要道"。
这方子总共就五味药,但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头一味是当归,被老百姓称为"妇科圣药",它能把淤血化开,让新鲜血液重新流动起来,第二味川芎最有意思,这味药偏要走窜,像个快递小哥似的带着药性直达四肢末梢,第三味白芍是个"和事佬",既能柔肝止痛,又能防止其他药物太燥,第四味熟地黄负责补肝肾,相当于给身体充能量,最后加桃仁,专门对付那些顽固的血块,就像个碎石机把瘀血打碎。
熬药时要注意火候,先用冷水浸泡药材两小时,让有效成分充分释放,煮的时候用砂锅文火慢炖,看见水面冒鱼眼泡就转小火,前前后后要盯满四十分钟,有经验的老中医会告诉你个小窍门:药汤煮到剩三碗时,趁热滴几滴白酒,能帮助药性往骨头缝里钻。
说到服用讲究可多了,最好选每个月阳气最旺的寅时(凌晨3-5点)空腹喝,这时候身体像敞开的大门,药效进去特别快,实在起不来早上的,晚饭后两小时喝也行,记住要小口抿,让药液慢慢顺着喉咙往下走,这样才能把药力送到该去的地方。
这方子虽然好,但不是谁都能吃,怀孕的宝妈千万别碰,里面活血的药性可能导致滑胎,刚做完手术的人要避开,防止影响伤口愈合,体质像小火球似的实热证患者也别凑热闹,小心越吃火气越大,最保险的做法是找个老中医把脉,看看你的体质适不适合。
现在很多人把它做成药丸方便携带,但老实说,自己熬的汤药效果能翻倍,某次遇见位八十多的老先生,他每天早起雷打不动煎药,几十年风湿居然控制住了,他说:"机器做的丸子哪比得上自己守着灶台熬的,那药气都飘进骨子里了。"
最后唠叨一句,这方子再好也只是辅助,要想经络通畅,还得配合晒太阳、八段锦这些法子,别熬夜追剧,别整天当沙发土豆,这才是真正让药效发挥作用的秘诀,毕竟老话说得好:"三分治七分养",咱们自己的生活习惯才是健康的根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