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小区绿化带溜达,发现一片带刺的野草,长得跟小号苍耳似的,凑近一看,保安大叔正拿铲子清理,我随口问了句:"这是啥玩意儿啊?扎人挺疼的。"大叔笑着说:"这叫蒺藜,别看它不起眼,可是中药铺里的常客呢!"
这话倒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回家查资料才发现,这个被当作杂草的小家伙,居然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养生本领,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个浑身是刺的"养生达人"到底有啥本事。
【祛湿排毒界的隐形冠军】 南方朋友应该深有体会,梅雨季节身上总带着股闷湿气,去年我试过个偏方:把蒺藜炒黄后煮水泡脚,连续一周,原本黏糊糊的皮肤居然清爽不少,老中医说这叫"以刺祛湿",蒺藜自带的小尖刺就像天然按摩器,能刺激脚底穴位,促进血液循环。
更绝的是它能对付顽固湿疹,邻居王阿姨每到换季就反复发作,后来用蒺藜粉掺香油调成糊状敷患处,她说那种刺痛感过后特别舒爽,现在她家窗台上常年备着晒干的蒺藜籽。
【肝脏的天然保护伞】 现代人应酬多,肝脏负担重,我朋友做销售的,天天喝酒应酬,体检查出转氨酶偏高,有次去中药材市场,老板推荐他喝蒺藜茶,刚开始他还抱怨味道苦,没想到喝了两个月再复查,指标真的降下来了。
其实古人早就发现这个秘密,《本草纲目》里记载蒺藜"主恶血,破积聚,喉痹,乳难",现在研究证实,它含有的生物碱能修复受损肝细胞,就像给肝脏穿上一层隐形防护服。
【血糖患者的意外之喜】 前阵子陪老妈测血糖,社区医生看她数值偏高,建议试试蒺藜粥,刚开始我还怀疑,这满身刺的东西能吃吗?结果查资料发现,蒺藜籽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甾醇,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现在我们家早餐经常能看到蒺藜小米粥,老妈说喝完胃里暖暖的,比白粥顶饱多了。
有个需要注意的细节:蒺藜籽外壳坚硬,一定要炒熟碾碎再煮,不然容易消化不良,我妈有次偷懒直接煮,结果闹了半夜肚子疼。
【明目妙用堪比枸杞】 每天对着电脑十小时的程序员小张,最近迷上了蒺藜菊花茶,他说以前眼睛干涩得像沙漠,现在每天抓一把炒蒺藜配菊花泡水,盯着屏幕久了也不那么难受,中医讲究"肝开窍于目",蒺藜护肝的同时间接滋养眼睛,这道理就跟枸杞类似,但价格可亲民多了。
【外用止血有奇效】 上周切菜不小心划破手指,正好家里有备用的蒺藜粉,撒在伤口上瞬间有种火辣辣的感觉,但止血效果真明显,比创可贴还管用,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蒺藜含有鞣质和皂苷,能收缩血管促进愈合,古代行军打仗都把它当金创药备用。
不过要提醒大家,孕妇和体质虚寒的人要慎用,去年公司同事怀孕后听信偏方喝蒺藜汤,结果出现腹痛,去医院检查才发现不能随便乱补,还有过敏体质的朋友,初次使用最好先局部测试。
现在每次路过那片绿化带,看到那些小刺猬般的蒺藜果,都会多看两眼,这个被大多数人当成杂草的家伙,原来藏着这么多养生智慧,不过采集的时候千万小心,它的刺可不是闹着玩的,建议去正规药店购买炮制过的药材更安全,下次再去中药房,别忘了问问老板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