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街坊邻居念叨个稀奇玩意儿——露蜂房,这名字听着就带劲,说是房檐下常见的马蜂窝,晒干后居然能入药?刚开始我还当是民间偏方,直到亲眼见到中药房的老师傅收药材时,特意把品相好的蜂房挑出来单独装袋,这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要说这露蜂房啊,可真是个"两面派",新鲜时候满身毒针,敢招惹它的蜜蜂能追你八百米;可一旦经过九蒸九晒,摇身一变成了《本草纲目》里的良药,老中医常挂在嘴边的"以毒攻毒",在这玩意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前阵子陪老妈去抓药,正巧撞见坐堂医师给类风湿患者开方,黄褐色的蜂房被剪成小方块,配上黄芪、当归泡在白酒里,医师边捣药边唠叨:"这露蜂房啊,可是治多年老风湿的宝贝,那些关节变形的患者,喝上三个月准见效。"当时我心里还犯嘀咕,这带刺的窝窝真有这么大本事?
回家翻了半天医书,才发现古人早就摸透了这蜂房的脾气,李时珍老爷子在《本经》里记载它能"祛风止痛,攻毒散结",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更是直白地说能"消顽固疮疡",现在医学院的研究也证实,这蜂房里含着蜂蜡、树脂,还有特殊的挥发油,抗菌消炎效果比某些西药还猛。
不过要想用好这味药,讲究可多了去了,头一个就是炮制方法,生蜂房直接煎汤容易刺激肠胃,非得用米酒浸透再文火焙干才行,去年隔壁王叔图省事直接煮水喝,结果半夜跑急诊,医生说是没处理过的蜂毒蛋白闹的。
最绝的是治牙疼的土方子,村头刘大爷教我个招:取蚕豆大的蜂房碎块,塞在痛牙旁边,刚开始辣得直流口水,不出五分钟还真就不疼了,后来查资料才明白,蜂房里的蜂胶能麻痹神经末梢,比布洛芬还管用,关键是还没副作用。
前两天遇见社区医院的赵医生,聊起她接诊过的一个乳腺癌术后患者,西医建议化疗,病人怕受罪,改吃中药调理,赵医生就在方子里加了露蜂房,配合猫爪草、夏枯草,吃了半年复查,肿块居然控制住了,当然她特别叮嘱,这种用法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自己乱试容易出问题。
市面上现在的蜂房质量参差不齐,行家教了我几招鉴别方法,先看颜色,正宗的应该是灰褐色带金边,要是发黑发暗八成是陈年旧货,再闻气味,好的蜂房有股淡淡的蜜香混着树脂味,如果呛鼻子肯定硫磺熏过了,最后摸手感,干燥的蜂房轻得像泡沫,沉甸甸的反而有问题。
说到食用方法,最常见的还是泡药酒,50度以上的高粱酒,配比大概是1:10,泡两周后每天喝一小盅,有个建筑工大哥跟我炫耀,他爷爷留下的老方子,专治腰腿疼,工地上的人都跟着泡酒喝,不过要注意,孕妇和阴虚火旺的人千万碰不得,这玩意燥性大,搞不好要流鼻血。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城里养生族开始流行用蜂房煮水泡脚,说是能引火下行,特别适合熬夜加班的白领,我自己试了两次,确实泡完脚底板暖烘烘的,但第二天嗓子有点干,估计是上火的前兆,所以现在改成每周只泡一次,搭配着喝金银花茶平衡寒热。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件事,上个月清理阁楼,翻出奶奶留下的老药罐,罐底压着张泛黄的纸片,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蜂房三钱,研末醋调敷蛇缠腰",这土方子倒是提醒了我,现代人光知道内服,其实外敷效果更好,就像皮肤科常用的蜂房膏,对付带状疱疹确实有一手,不过得现配现用,隔夜就失效了。
最后提醒各位,虽然露蜂房是宝,但终究属于动物药,采集时节要在秋冬蜂群迁徙后,过度采摘会破坏生态平衡,前几年我们村有人为了卖钱大肆掏蜂窝,结果第二年果园授粉受影响,果子产量减了一半,所以说再好的东西,也得讲究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