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子虽小,功效却大!这些作用很多人不知道

一归堂 2025-05-20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句老话咱们都听过,但说到萝卜浑身都是宝,很多人只盯着水灵灵的萝卜肉,却忘了那些被随手扔掉的萝卜籽,前阵子我朋友咳嗽老不好,她奶奶翻出个小布包,倒出些灰扑扑的颗粒让她冲水喝,没想到三天就见效了,这不起眼的"小灰药片"就是晒干的萝卜籽,中医里正经有个响当当的名字——莱菔子。

千年药食两用的"小金丸" 要说这萝卜籽的来历可不简单,它可是跟着张仲景的方子上过《伤寒论》的,古人发现这东西特别有意思:生的时候能催吐,炒熟了又能消食,就像变魔术似的,生的莱菔子泡水喝,能把喉咙里卡着的痰啊异物啊给"拱"出来;炒过的转性子,专门对付肚子胀气不消化,现在药店里卖的保和丸、越鞠丸,细看成分表都有它的身影。

五脏六腑的"清道夫" 这小东西最擅长的就是给身体做大扫除,上个月我连着吃了好几顿火锅,半夜胀得直哼哼,我妈抓把萝卜籽往锅里一炒,香气刚飘出来我就听见肚子咕噜叫,趁热嚼着吃,酸水往上冒,放几个屁,胃里顿时松快多了,中医说这是"降气除胀",就像给堵车的肠胃开个专用车道。

呼吸道的天然调理师 楼下王大爷每到换季就咳得震天响,去年我开始给他捎炒莱菔子茶,头回他当普通茶喝,结果嫌苦搁一边了,后来我教他加蜂蜜调成糊状,早晚抹面包上,半个月下来,那咳嗽声从打雷变下雨,痰也不黏嗓子了,原来这籽儿含有芥子油,既能稀释痰液,又能安抚气管,比吃药片强在不伤肝肾。

厨房里的养生妙招 别看它长得糙,用起来可讲究了,鲜萝卜籽拌白糖腌渍,是对付口腔溃疡的秘方;晒干的籽煮水泡脚,专治脚气水泡,我最爱吃的要数腌制萝卜缨时留下的籽,脆生生带点辛辣,下粥比咸菜还爽口,不过要提醒一句:气虚爱拉肚子的人要少吃,这玩意儿促消化太猛,空肚子吃小心闹肚子。

现代研究的意外发现 前年看到篇科研论文,说莱菔子提取物能抑制胰腺癌,虽然还在实验阶段,但这消息让我对桌上的小罐子另眼相看,更有意思的是,日本拿它做瘦身茶,说是能分解脂肪,我自己试了两周,倒是排便规律了,至于瘦没瘦......反正裤腰带没松就是了。

辨别好坏的小窍门 市面上的莱菔子良莠不齐,记住三点准没错:先看颜色,好的应该是黄褐色带斑点;闻着有股淡淡的中药香,要是刺鼻可能熏过硫;捏起来发软的已经受潮,要买干燥得能听到沙沙响的,最好去同仁堂这类老字号买,或者趁冬天买萝卜时自己留籽,晾窗台上两周就收成。

食用禁忌要记牢 这玩意儿虽好,但孕妇要忌口,它活血通经的本事容易动了胎气,正在吃补药的也别碰,免得抵消药效,最逗的是有次邻居大妈拿它拌人参粉,结果两个人都拉肚子,中医说这叫"十八反"里的禁忌,每天吃不超过9克,像嗑瓜子似的当零嘴就行。

存贮有道岁月长 保存萝卜籽讲究"燥"字诀,我家是用玻璃瓶装,扔几粒花椒防虫,盖紧了放阴凉处,要是发现结块,太阳底下摊开晒半天就好,有人喜欢冷藏,其实没必要,只要密封到位,放三年都不坏,记得每隔半年检查一下,变色的、发潮的要及时挑出来。

古今用法趣味谈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莱菔子"生升熟降",听着玄乎,其实就是说生用往上走治呕吐,炒用往下走通肠道,现在年轻人流行用它做花茶配料,搭菊花明目,配陈皮化痰,倒也整出些新花样,不过老辈人最爱还是传统的盐炒法,铁锅里烘得温热,睡前嚼几粒,第二天晨起嘴巴都不苦。

居家必备急救箱 我家药箱常年备着两罐:一罐生籽应急,碰上小孩误食毒物赶紧煎汤催吐;一罐炒籽日常用,吃饭积食就来几粒,有次要出差,特意装了小袋炒好的,火车上邻座大姐胀气难受,分她十来粒含着,到站时见她脸色缓过来,那种成就感比赚了钱还舒坦。

这不起眼的小种子,从田间地头到中医典籍,默默守护着中国人的肠胃千百年,下次削萝卜别急着丢籽,晾干收起来,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场,当然要是情况严重,还是要找大夫诊治,咱们这些土方子权当锦上添花,毕竟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用好了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