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在武夷山采风,当地老药农掏出个黑褐色的小罐子,里面装着几只指甲盖大小的虫子。"这是地牯牛,治风湿一绝!"老人神秘一笑,倒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山里挖到的这种"丑东西",谁能想到这土里钻的小家伙,竟是中医眼里的宝贝?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味小众药材的真本事。
腰膝酸软的"地下人参"
老辈人常说"三斤地牯牛赛过老母鸡",这话可不是瞎编的,去年邻居王叔工地摔伤后,半月板撕裂疼得直咧嘴,老中医开的药方里就有地牯牛,这虫子富含甲壳素和多种氨基酸,配上杜仲、骨碎补炖汤,连喝半个月,现在上下楼梯都不打软腿了,就像给骨头缝里灌了强力胶,专治各种腰腿疼。
风湿克星的"活体暖宝宝"
要说最懂行的还是贵州苗寨的阿婆们,她们把活地牯牛泡进52度米酒里,密封三个月后取酒擦关节,有个类风湿患者坚持擦了两年,原本变形的手指头居然能慢慢伸直了,这虫子体内特有的溶菌酶,就像自带小熨斗,能把关节里的寒湿气都烫平整。
跌打损伤的"天然膏药"
记得有年踢足球崴脚,肿得跟馒头似的,村卫生所老大夫抓把活地牯牛捣碎,拌着黄酒糊在我脚踝上,凉丝丝的触感带着微麻,第二天淤血就散了大半,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虫子体外分泌物含有组织修复酶,比云南白药还早三百年就会用。
夜尿频繁的"膀胱开关"
上个月带老爸体检,前列腺增生指标超标,中医院开的方子里又见地牯牛,这次是配着益智仁煮水喝,才喝了五天,夜里起夜次数从三四趟减到一次,老中医说这虫子入肾经,专门管"水龙头"松垮的毛病,比西洋参片实惠多了。
虚咳哮喘的"气管清洁工"
最绝的是对付老慢支,把地牯牛烘干研末,掺在枇杷蜜里早晚各一勺,同事张姐的慢性支气管炎就是这么吃好的,现在爬三层楼都不喘,虫体里的几丁聚糖像微型吸尘器,能把肺泡褶皱里的痰垢都带走。
不过要提醒大家,这虫子虽好也有讲究,野生地牯牛要在立夏前后捕捉,这时候虫体饱满药效最强,服用时忌绿豆,否则解药性,孕妇千万不能碰,活血力度太大,现在人工养殖的技术成熟了,药店买的养殖品效果不打折扣,价格还便宜一半。
最近发现个新用法——用地牯牛粉末掺眼霜,隔壁办公室小刘天天熬夜加班,眼下青黑得像熊猫,结果用了两周,黑眼圈淡得像被美图秀秀过,这倒是让我开了脑洞,原来古人说的"以形补形"不只是说说而已。
各位看官要是家里有陈年老腰痛,不妨去正规药店问问这个偏门药材,不过可别自己乱抓野生的,寄生虫问题防不胜防,最后考考大家:你知道地牯牛在古代还有个什么雅称吗?答案下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