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这人参怎么泛黄发暗?""姑娘,真正的枸杞可不是越红越好"——每次去中药店抓药,总能看到老师傅们对着药材挑挑拣拣,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该怎么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今天就带大家揭开中药图鉴别的神秘面纱,学会这些技巧,买药再也不怕被坑!
老祖宗留下的识药智慧 在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我见过七十岁的老药工闭着眼摸当归,他告诉我:"好药看三宝——形、色、气",这话一点不假,我家里至今留着本泛黄的《本草纲目》,上面画着各种药材的形态图,李时珍当年就是靠这些图画教人认药。
记得小时候在药店当学徒,师傅教我第一句话就是"看根茎要像相面",就拿黄芪来说,山西产的"箭杆芪"又直又胖,断面像海绵蛋糕一样金黄;而内蒙的黄芪偏瘦长,表皮还有特有的"豆纹",这些细节在手机图片上放大三倍都看得清清楚楚。
小白也能掌握的鉴药五步法
-
观其形:像不像真的很重要 前年我在云南买三七,摊主拍着胸脯保证是"春三七",我仔细一看,真品应该是"铜皮铁骨",表面灰褐带光泽,掰开后断面呈绿白色,结果那批货断面发灰,明显是陈货翻新,后来才知道,正宗三七的主根应该像"猴头菇",周围有均匀的瘤状突起。
-
辨其色:天然色彩会说话 去年帮朋友鉴定藏红花,泡水后水面泛起金黄色涟漪,这才是真品,要是水变红得发艳,八成掺了色素,像党参这种,陕西产的应该带着自然的黄白色,要是白得发亮,可能是硫磺熏过的。
-
闻其气:特殊香味藏玄机 上个月收到网友寄来的"野生灵芝",打开包裹就闻到刺鼻酸味,真正的灵芝应该有淡淡的菌香,像雨后松林的味道,特别是当归,好的当归闻着带点甜味,要是呛鼻子,肯定是硫磺超标。
-
摸其质:手感藏着大秘密 在杭州河坊街买过次品麦冬,看着挺胖实际一捏就扁,正宗的川麦冬应该质地柔润,掐起来有弹性,就像老中医常说的:"好药材要像婴儿的脸蛋,软硬适中"。
-
尝其味:谨慎试药有讲究 (温馨提示:此方法需专业人士指导)真正的牛黄入口先苦后甜,带点腥味,要是含着像嚼蜡,肯定是人工合成的,不过现在药店一般不让尝,咱们主要靠前四步。
手机里的鉴药神器 别以为看图鉴药是老一辈的专利,现在有很多实用APP。"中药鉴"能拍照对比300多种药材,"药材通"有高清断面图,上周我用"形色"APP扫了株车前草,不仅显示名称,还标注了药用部位,不过要记住,照片只能参考,关键特征还是要自己多观察。
这些坑千万别踩
-
过于完美的要小心 前阵子直播间抢购"野生天麻",到手发现每个都长得一模一样,真正的野天麻大小不一,带着泥脚才正常,那种光滑得像巧克力的,多半是大棚种植的。
-
稀奇古怪的要警惕 某宝上的"紫灵芝孢子粉"号称能治百病,中国药典》根本没收录这味药,遇到没听过的药材,先查官方目录再决定。
-
价格低得离谱的有猫腻 去年在旅游区买的"特价虫草",回来用放大镜一看,全是牙签撑起来的断草拼接的,好药材从来不便宜,但贵的未必都是好货。
老行家私房建议
- 买整不买碎:尽量选完整药材,切片打粉容易掺假
- 认准道地产:四大怀药、浙八味这些地理标志产品更可靠
- 保留小票:正规药店都会注明产地和等级
- 定期学习:关注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材鉴别指南
写在最后:前几天陪老妈去买阿胶,她非要选那种透光度好的,我告诉她:"好阿胶应该琥珀色,夏天不会粘牙。"老人家恍然大悟,其实中药图鉴别并不难,关键是多看多问多比较,建议大家收藏几个靠谱的中医药网站,遇到不确定的药材拍照留证,保护好自己的健康钱包,从学会看懂中药图谱开始!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鉴药经历,点赞过千整理《常见假药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