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猴骨能治风湿骨痛,这是真的吗?"作为一个研究中医药十多年的从业者,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在《本草纲目》残卷里确实能找到猴骨入药的记载,不过现代人看到"猴骨"两个字,恐怕第一反应都是:这不会是保护动物吧?
其实早在明清时期,猴骨就被列为"活血续伤"的良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道:"猴骨主风寒湿痹,四肢酸痛",特别推荐用在跌打损伤后调理,那时候的中药铺里,猴骨常被研磨成粉,配上当归、川芎制成药丸,专治老寒腿和腰椎间盘突出。
从中医理论来看,猴骨性温味甘,归肝、肾经,老中医常说它有三个绝活:第一是祛风除湿,就像给关节处装了个抽湿机;第二是强筋壮骨,堪比天然钙片加强版;第三是镇惊安神,对小儿夜啼有奇效,以前山里人打猎摔伤,都会找块猴骨煮汤,说是"接骨头比石膏还灵"。
不过别急着去市场找猴骨,现在野生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在云南采药时发现,当地老药师早就改用替代品——用木瓜、穿山龙搭配鹿角霜,既能保留祛风湿的效果,又符合现代环保理念,有意思的是,现代研究发现猴骨含有特殊胶原蛋白,其钙磷比例与人体骨骼惊人相似,这或许解释了古人"以形补形"的智慧。
说到具体用法,老一辈会先把猴骨放在米醋里浸泡三天,说是能"软化骨质,析出精华",然后文火焙干碾成细粉,每天早晚用黄酒送服3克,遇上骨折病人,还会掺入自然铜粉末,帮助骨痂生长,不过这些土方法千万不可自行尝试,去年就有个小伙子乱喝猴骨泡酒,结果痛风发作住进医院。
现在正规药店已经见不到猴骨药材,但中医骨科仍有个"猴骨疗法"的变种,用猴头菇菌丝体培养液配合中药熏蒸,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率能达到78%,这倒应了那句老话:"世间万物皆有替,唯智慧不可替"。
最后提醒各位,与其迷信某种神奇药材,不如好好保养身体,每天晒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适当吃些虾皮、芝麻补钙,加上适度运动,这才是养护骨骼的正道,毕竟在现代法治社会,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自己啊